-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恩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涨。 (2)1905年~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3)从1915年开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所谓“思想解放”就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铜,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例1]《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2000年全国高考题·广东卷) [典型例题分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新的政治纲领代表的是一个新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资政新篇》的提出反映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本,这就使《资政新篇》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经济及阶级基础,因此A、B两项与史实不符,属于干扰项。 同样,由于它不是农民阶级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资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映。但尽管如此《资政新篇》仍然得到了洪秀全等农民领袖的赞同,说明了处于新旧时代之交的农民领袖能够吸取《资政新篇》中的某些先进政策做为摆脱危机、重振天国的重要工具。 [例2]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2000年全国高考题) [解析]选A。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重要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立意在于测试学生是否了解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政治的关系,是否了解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四分五裂,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具有一个与中国古代社会军阀混战不同的重要原因,即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裂剥削”政策(毛泽东语)。 在题目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军阀混战”可以视为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同义语;“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可以成为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但并非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不平等条约的存在”虽然有助于列强的侵略,但各种不平等条约本身并没有分裂中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对于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原因,曾发表过明确意见,他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A项。 [练习题] 200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据此回答1—3题: 1.辛亥革命是由下列哪些因素促成的( )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发动③社会矛盾的激化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主要是指它( ) ①有了较为明确的革命纲领②有统一的全国革命政党领导③选择了正确的斗争道路④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 )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 4.对义和团运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该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种则认为该运动不值得过多赞扬,它并不能代表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请说出理由。 5.有人认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rrt在非肾病中的应用.ppt
- C语言共用体与枚举.ppt
- DAPS之设备及工装管理达级评估操作细则.xls
- Demo 秋季总决赛项目简介及亮点(各专场按出场顺序排列).xls
- 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道上课).ppt
-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ystem中国教育发展.ppt
- doing作状语.ppt
- ERP对企业不同角色的价值.xls
- Excel2000综合讲义.xls
- EXCEL 工具栏快捷键.xls
- 2025至2030中国阿苯达唑和利维菌素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特种沸石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砂石撒布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月板锉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豪华客车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谷物联合收割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医用热包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VPN无线路由器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固定式冲击破碎机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主管椅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