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的论文
《易经》与儒家思想之渊源的论文
摘要:诸子之学皆渊源于《易》。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儒家思想的许多内容,如和合精神、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思想等,皆可在《易经》中见其端绪。
关键词:易经;儒家;和合;民本;内圣外王
yi jing and the sources of confucian thoughtsbstract: all the schools of thought that appea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han dynasty originated from yi. as for confucianism is concerned, its thought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social practice of governing the state well to pacify the people. in the light of this and with reference to yi jing,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quite a lot of the ideas of confucianism, such as the spirit of harmoniousness, the people be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and the unity of inner cultivation and exterior ac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yi jing.
key words: yi jingconfucianismharmoniousnessthe people be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teinner cultivation and exterior action
探究儒家思想之起源,古人把这一工作称为原儒或说儒。w自两汉迄于今,治儒学者多有论及。概言之,主要有如下七说。一是以《淮南子·要略》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文武周公之道说,二是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六经说,三是以《汉书·艺文志》为代表的儒学“出于司徒之官”说,四是以章太炎《原儒》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达、类、私”三科说,五是以胡适《说儒》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殷之遗民说,六是以冯友兰《原儒墨》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教书相礼”之职业说,七是以徐中舒《甲骨文中所见的儒》为代表的儒学渊源于宗教性职官说。统观以上诸说,可以发现,前人或时贤原儒多是就儒的最初职业角色作文章,而对儒学思想之发生或鲜有论及,或论之不详。笔者认为对儒家思想渊源的追溯,不应在儒者的身份问题上作太多的纠缠和逗留,而应着力于探讨儒家作为一种学说的起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认为儒家“以六艺为法”,《汉书·艺文志》说儒学“游文于六经”之中,而六经之中,“易为之原”。基于此,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思想学说的儒家,其源头就出自《易经》。
一、《易经》的比辅亲和思想与儒家和合思想之萌芽
儒家思想的实质与核心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其言仁义、性命、天道,皆落脚于此,因此,儒家哲学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实践哲学。从此出发考察《易经》,不难看出,儒家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易经》中已经以萌芽的形式大量存在了。我们首先在《易经》中发现的是儒家和合思想的萌芽。我们认为,《比》卦就是《易经》作者所追求的和睦亲善和安定互助的社会环境的政治理想的显现,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和合”精神的源头。
《比》卦辞云:“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从字义上看,比义为亲辅。二程把《比》所体现的《易经》作者的政治理想的内涵揭示得极为透彻。其云:“比,吉道也。人相亲比,自为吉道。”“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元,谓有君长之道。永,谓可以常久。贞,谓得正道。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则无咎也。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宁,方且来求亲比,得所比则能保其安。当其不宁之时,固宜汲汲以求比。若独立自恃,求比之志不速而后,则虽夫亦凶矣。”[1](第738页)由此可见:《比》卦辞中的“元、永、贞”,实为比之为道的基本内容。比是保障国家万民平安稳定吉利的基本方略,是古代领导者必须遵循的君长之道,得此正道就可保国治民安。因此,从《比》的卦象和《易经》作者立《比》卦的宗旨上看,《比》卦所彰显的基本精神无疑与儒家相通。
该卦的初六爻曰:“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孚者,信也,信之在中也。“信”是后世儒家的基本伦理范畴,亦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自序的论文.doc
- 《儒家倫理與社會正義:「後新儒學」視點下的省思與前瞻》序言的论文.doc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的论文.doc
-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引论的论文.doc
- 《墨经》哲学中的解释问题及其历史价值的论文.doc
- 《大学问》来历说考异——兼论其非王阳明晚年定论的论文.doc
- 《天机馀锦》成书新考的论文.doc
- 《太平经》的生态思想初探的论文.doc
- 《孔子作〈春秋〉即“春秋传”说初证》的论文.doc
- 《存在与时间》的方法、内容和叙事的论文.doc
- 2025年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技术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智能化升级下的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报告.docx
- 乡村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建设2025年环境友好型设计与施工研究.docx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25年:农业产业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分析报告.docx
-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2025年网络布局与绿色物流发展策略报告.docx
-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中的风险控制研究2025.docx
-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差异与市场机会研究报告.docx
- 跨境清洁设备升级背景下,2025年新能源电动环卫车辆市场国际化进程研究.docx
- 爱马仕手工工艺传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