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现状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二大问题 (一)温室效应 气候问题的特点 气候问题的特点: 1)气候问题的长期性 2)气候问题的复杂性 3)气候问题的全球性 4)气候问题的两极性 温室效应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即温室效应问题 温室气体的组成 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四氯化碳……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 温室效应的变化趋势以及原因 趋势:(199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Intergovernment Panel of Clmiate Change)的评估) 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cm。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阳辐射、大气构成、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 温室效应的影响 冰川的融化 不要让我们的世界被水淹没了! 臭氧层的变化 臭氧的组成: 臭氧( O3 )是平流层大气的关键组分,绝大部分集中在距地面约25km处,其厚度约20km。它主要通过氧分子光化学反应分解出的原子氧与分子氧结合生成。 臭氧的作用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可划分为 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 (280nm以下)三个波段,特别是UV-B辐射对生 物有较大的伤害。而阻挡UV-B辐射的就是臭氧。 臭氧层损耗状况以及破坏原因 臭氧层损耗现状:有学者研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温室效应的治理 (一)通过签署全球变暖的条约,使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全球的共识。例如《京都议定书》 (二)制订国内控制气候变暖的法律。 (三)国家的责任和义务。1掌握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生态系统的状况观测。2推进控制温室效应气体实施政策已经法规。3制定国家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措施,支持地方政府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实施政策,为促进民间团体;企业及国民开展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有关活动,必要时可提供技术指导。 6 国民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小窍门 a.防止气沉发动机空转 b .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c.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d.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e.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度包装商品 f.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保护臭氧层的方法 一:签订国际协议,共同保护臭氧层,分享臭氧保护的技术以及臭氧层的观测资料 二:国内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民众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三:淘汰能够产生破坏臭氧层气体的产品,如老式冰箱 四:国家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逐步减少破坏性气体的排放 * * 第二讲 全球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化石燃料、化肥、森林砍伐 6 270 120 0.25 0.31 NOX 湿地、稻田、化石、燃料、牲畜 15 11 12-17 0.8 1.714 甲烷 发泡剂、气溶胶、制冷剂、清洗剂 24 3400-15000 50-102 2.2 0.00085 CFC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 55 1 50-200 0.4 355 CO2 主要来源 现有贡献率(%) 温室效应(CO2=1) 生存期(年) 年增长(%) 大气中浓度(ppm) 气体 对人体的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 对森林的影响 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对生物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臭氧层损耗现状: 有学者研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19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