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的论文
论现实丑向艺术美的转化的论文
【内容摘要】丑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化艺术中,都有其活动的身影。本文简要介绍了丑的崛起,揭示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化丑为美的途径,并充分肯定了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丑 现实丑 艺术美 实质 审美转化 现实意义
【abstract】 ugliness is a complex aesthetic phenomenon .it is not only expressed in real life, but also ascends in the place of art. the rise of ugliness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自人猿揖别以来,人类的祖先们就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的漫漫历程,并留下了这样一些清晰可辨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手斧,到古希腊时代的巴特农神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绘画,再到近代的贝多芬宏伟壮丽的交响曲……然而,丑这位羞达达的小姑娘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早在古希腊时代,哲人柏拉图就在其理想国的大门前声嘶力竭地宣称:“如果哪位诗人一定要表现丑,那我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他驱逐出去!”因此,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丑的审美特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丑多是被作为美的反面或陪衬,在研究美的本质时也是一笔带过。
直到近代,伴随着尼采的一声惊呼“上帝死了”,伴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弗洛伊德精神的分析法的发现,人类在关于人、历史和自我的透视中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丑才作为一种实践本体的存在,逐渐真正撞入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视野,以其独立的艺术姿态向世人展示了其别样的审美价值。尤其是1853年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的出版,标志着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态登上了美学发展的历史舞台。一时间,现实生活中的丑如暴风雨般袭过来:节节上升的青年自杀率,吓人的酒精中毒人数,普遍的精神沮丧,难以节制的恐怖活动和犯罪行为……不仅如此,艺术界也为之沸腾了:音乐在巨匠贝多芬时代有了嘈杂凌乱的音程和刺耳的不和谐音,戏剧在莎士比亚手中开始注重“描写纯粹个性特征以及一切缺点和瑕庇”,诗歌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将“丑”和“恶”升华成为了审美对象,文学又将阿q和葛朗台等丑恶形象搬上了生活表演的舞台。如此这般,“丑仿佛是一只五彩的画笔,先是在美的图画上勾勾点点,继而画出了美女身边丑陋的老太婆,可它的画兴一起便无法抑制,继而又涂上了荒诞和滑稽的颜料在画布上肆意地涂抹起来”[1]。
当然了,在这样一段丑的发展历程之中,人们对其的态度也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由惊愕、费解到愤然、诅骂,然后在更多冷静地思考这一切时痛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美学的发展使之然,我们应坦然地接受丑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社会生活中去发掘它的独特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将其转化为艺术美,从而在更高的标准和更深的层次上真正体会丑艺术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实质
说到丑,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从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出发,得出丑的非人性的特质,即人的生命能力不能全面发展。因此,丑 “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它的存在阻碍和妨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3]。所以,从内容方面看,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悖逆的事物;从形式方面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的、有缺陷的或无序的感性形式。而现实生活中的丑正是丑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嘈杂响亮的噪音让人心躁不安,四处横飞的苍蝇令人反胃欲吐,恐怖凶杀的现场使人毛骨悚然……这些丑的对象让人们避之尤恐不及,因为他们只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提起艺术美,我们可能会沉浸于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销魂于精彩纷呈的影视艺术,忘我于丰富生动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4]。因此在涉及艺术美时,我们不可以仅仅把现实中的美好事物集中起来捆在一起使之理想化,而不顾及现实中丑恶的东西。艺术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它既包含了对自然美和现实美最真切的关照和美化,又包含了对生活丑的透视剥露和审美转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美的独特魅力。
当然了,现实丑和艺术美尽管在外表上看起来不像是一家的孩子,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血统,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是可以转化的。关于这一点,历代美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早在古希腊那样一个模仿说的时代,人们就认为艺术不仅模仿现实美,而且也模仿现实丑。于是哲人亚里斯多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