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出德育主旋律 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安达四中始建于1963年,位于安达市铁西三道街。学校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1472人;教职工9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33人,本科学历有34人,学历达标率100%。
几年来,安达四中在书记、校长王彦奎同志率领下,学校始终坚持“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办学思想,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强化德育工作主旋律,促进了学校工作全面上水平。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省级绿色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绥化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绥化市艺体基点校、绥化市平安学校、绥化市教学管理先进校、安达市行风建设优秀单位、安达市德育先进单位、安达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60多项荣誉称号。
一、提升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德育人摆上学校工作首位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多年前,四中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偏僻,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及环境差,生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诸多因素,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社会声誉和认可程度极低,学校办学越来越困难。1994年9月王彦奎校长上任后,面对这一挑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学校面临困境,及时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务实,和谐发展”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为使这一办学理念在全校贯彻实施,先后组织召开了校级班子会,班主任会,师生座谈会,进行广泛讨论,从而在全校师生中达成共识。为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强化办学理念。明确了德育首位,教学中心的办学思想,并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教育科研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在总结多年办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王彦奎校长提出了“健全制度抓基础,整体推进抓落实,突出重点抓典型,紧跟时代重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参与的德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学年组、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等组织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活化内容方法形式,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走出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科研化德育之路,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目前四中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办公大楼,一座2184平方米的科技艺体楼(包括体育馆、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花香四溢、绿草如荫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楼层文化。同时,我校老师大部分住在铁东,上下班路远,且有“公铁路”立交桥,尤其是冬天下雪路滑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影响有序教学,经学校多方筹措建造了家属楼,解决了教师通勤之苦,从而在这方面稳定了教学秩序,学校就是这样经常从细微处解决教职工生活上的困难而达到从各方面稳定正常教学秩序的目的。“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德育育人格局在四中已初步形成。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协调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7、2008年中考实现跨越式发展——考入省重点高中突破百人大关,有五人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国华中学,有十几名学生考入“宏志”班,升学率和综合指标测评都名列全市前矛,重塑了四中历史。所取得的成绩得到省地教育部门和市委、市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使四中走上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之路。为不断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王彦奎校长经常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去年暑期,王彦奎校长亲自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及年级组长以上共14人到广东、浙江等四省24个学校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学习,学习了外地先进经验回来后及时推广。这几年来,市里每两年一次的德育工作会议在四中召开,四中的经验在全市推广,省、绥化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外市县及省、绥化市有关部门人员多次来四中考察。安达市提出向王彦奎学习的口号。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教育家大会上,王彦奎校长获得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奖,并被聘为教育家大会理事,聘期为五年。
二、立足学校实际,发挥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四中坚持不懈的做法。
一是突出学生为本,树立学科育人理念。立足课堂,科科渗透,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必须挖掘其人文性,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道德情感,树立道德规范,深化道德行为,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语文学科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内容。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剖析词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