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专题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查漏补缺 1、 分析意境型 2、 分析技巧型 3、 炼字(句)型 4、请分析这首诗歌的语言风格 5、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有人认为《应天长》这首词是韦庄的思君之作,有人认为是相思之作,请说说你的看法。 7、两首诗歌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①几度:这里指几年。 ②翻:反而。 思考: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①孤灯冷冷地在雨夜中闪烁,昏暗的轻烟将窗外湿竹笼罩着。(将句子带入诗歌中解释) ②通过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概括景致特征) ③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抒发的情感) 示例: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来去,在北风的呼啸,千山急雨正奔向眼前。(步骤一) 现场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思考: “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 现场演练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诗人坐在那里看青苔,雨后的青苔好象是从地上蹦跳起来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依偎到自己的一衣襟上来. ③表达了诗人对这雨后清新景致的喜爱之情. 例题分析三——炼字、炼句类 比较以下答法哪个较好 (1)“涵”“寒”两字用得好。“涵”写出了水天相接的情景。“寒”“突出初春带着的寒气,描绘了一幅初春美景图,表达了诗人羡慕的感情。 (2) “涵”“寒”两字用得好。 “涵”是包含、包容的意思,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色的特点,意境阔远; “寒”即寒冷,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燕子飞得太高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现场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考: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参考答案: ①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将句子带入诗歌中阐释句意) 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寓情于景。(指出诗句的表现手法) ③表达出诗人在他乡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思想情感) 南堂五首①(之五) 纵笔三首③(之二) 扫地焚香闭阁眠, 父老争看乌角巾④, 簟②纹如水帐如烟。 应缘曾现宰官身。 客来梦觉知何处, 溪边古路三叉口, 挂起西窗浪接天。 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①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作,时年42岁。②簟:竹席。③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时年64岁。④乌角巾:隐士们喜戴的黑色头巾。   思考:这两首诗都是作者被贬时所作,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请结合画线诗句进行分析。 (6分) 1、 分析意境型 2、 分析技巧型 3、 炼字(句)型 4、 分析语言特色 5、 一词领全诗型 6、观点不同型 7、对比鉴赏型 答:①“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

文档评论(0)

精品ppt.wor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