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VIP

高考语文过关检测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题 一、 分析意境型 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 二、 分析技巧型 1、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问:(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问: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 四、 炼字、炼句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试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五、 分析“诗眼”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风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问:(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年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问:(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 古诗鉴赏分类练习题答案 一、分析意境型 1、答:①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春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②这是一幅明丽的春景图。③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答:①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②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③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答:①“月黄昏”三字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