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思考题 对地震波的激发有何要求? 都有哪些陆上震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对地震波接收有何要求?应注意哪些问题? 主要内容 对激发的要求 陆上炸药震源 陆上非炸药震源 在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中,首先要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但由于地表条件的复杂性(沙漠、戈壁、黄土覆盖区、浅滩区),所用震源及检波器的不同,会造成地震子波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后续的资料处理工作,为此,对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有一些基本要求。 一、对激发的要求 首先要有足够强的能量 在石油勘探中,要用地震反射法查明地下几千米深度范围的一整套地层的构造形态,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到地下再反射回地面,传播这样长的距离,没有足够的能量是不行的。 在激发出有效波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波,如干扰波,异常波等,故应使地震有效波具有较强能量、显著的频谱特性和较高的分辨能力,以利于记录有效波 。 地震勘探使用的震源,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炸药震源 另一类是非炸药震源 二、陆上用炸药震源 地震勘探方法一直采用炸药为主要震源,特点:以爆炸力强的炸药为主要材料,需要雷管进行引爆,产生的脉冲尖锐,频率范围较宽。 普通炸药震源一般需要钻炮井,起爆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消耗在岩石的破碎上。 爆炸索只需埋藏在0.3~0.6米深度处引爆,不需炮井,但在掩埋不好时,易引起气爆现象,造成干扰。 用炸药激发时,激发方式一般有井中爆炸,水中爆炸,坑中爆炸和空气中爆炸等几种,一般以井中爆炸效果最好。 井中爆炸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一种激发方式。 井中爆炸的优点是: 首先能减低面波的强度,消除声波在记录反射波时造成的困难。 其次,爆炸时,在直达波中形成很宽的振动频谱。 第三,可以大大减少炸药量。准备爆炸的时间大为缩短,加快了野外工作。 激发条件选择: 1、首先考虑激发岩性 爆炸时所产生的地震波的频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激发岩石的物理性质。 若在松软的干燥岩层如砂层或在松散的岩层如淤泥中爆炸,则频率很低,而且爆炸能量大部分被松散的岩层所吸收,转化为有效波的弹性能量不大;而在坚硬的岩石(如石灰岩、结晶片岩、冰等)中爆炸,则会产生极高的频率,但是随着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这种高频的振动将很快被吸收掉。 而且在坚硬的岩层中爆炸,大部分能量消耗在破坏井壁周围的岩石上。转换为弹性能量的不多,造成激发的地震波能量不强。 因此激发岩性应选取潮湿的可塑性岩层,如胶泥、粘土、湿砂等这样的岩性可使大量的爆炸能量转化为弹性振动能量,使激发的地震波具有显著的振动特性。 2、激发深度 以反射波来说,要选在潜水面以下,最好是在潜水面以下3~5米的粘土层或泥岩中爆炸。 这样可使激发的频谱适中,且由于激发离上面的潜水面不远,潜水面又是一个强反射界面,爆炸所激发的能量由于潜水面的强烈反射作用而大部分往下传播,从而增强了有效波的能量,减少了干扰波的能量。 若能考虑到在离开地面一个面波波长的深度激发,就可以较好地抑制面波。 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查民用水井的水位,捞取钻井的岩样分析或通过电测井,微地震测井,浅层折射求低速带来进行潜水面深度、激发岩性等的了解。 3、激发药量的选择 应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炸药包周围的岩性; 要求的勘探深度; 爆炸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 仪器的灵敏度等。 其原因是炸药量增大后,岩石的破坏作用急速增大,而激发弹性振动的能量反而相对减少,所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振幅也就不会再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加大。这时如果要想只通过加大炸药量来增大振幅值,效果不会好,反而会引起野外工作成本的增加。 如果在远距离接收时,必须使用大炸药量进行激发或者在已经采用了一定的药量,仪器的灵敏度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尚未获得所需深层的反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爆炸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弹性波能量,可以将炸药分散包装成小炸药包,按一定方式排列,然后同时起爆,这种方法称为组合爆炸,组合爆炸的方式有直线组合和面积组合。 生产实践表明,组合爆炸的效果较好,可以相对地减小由爆炸产生的偶然干扰水平,提高有效波信号的振幅(提高有效波振幅与其它和爆炸无关的干扰水平的比值),有利于有效波的方向选择接收。要使组合爆炸得到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是选择好组合参数,特别是炸药包之间的距离十分重要,爆炸物理过程的实验研究工作表明,爆炸能量主要部分(80%以上)损耗在炸药包破坏半径8~10倍的距离上(大致为塑性带范围),在进行组合时,如果邻近二个炸药包距离过小,爆炸使炸点间介质压力突然增加,加剧爆炸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引起过多能量的损耗,降低爆炸的地震效应。 因此必须使最近二个爆炸点间距离不少于由单个炮点起爆时形成的塑性带半径r2的二倍,用于实际计算的经验公式有 r2=1.5Q1/3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译林版九年级下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单词表.docx VIP
-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 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 中国古代古典书籍 《钟馗全传》 全本.doc VIP
- 《差异化教学探讨》课件.ppt VIP
- 四棉医院检验科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技术指导.docx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5年版2025年修订).pdf VIP
- 2025年浙江高三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pdf VIP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复习备考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重庆翘柏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pdf VIP
- 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样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