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9
- 0
- 约3.7万字
- 约 24页
- 2017-08-22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8487.1-2015
- | 2001-11-12 颁布
- | 2002-05-01 实施
- 1、本标准文档 共2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GB/T 18487.1-2001 (2001-11-02 批准,2002-05-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IEC 61851-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并根据我国近十年电动车辆充电技术的研究、产品开发及充电
机试验、运行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经多次讨论,删改了 IEC 61851 标准中一些不符合我国实
际情况的内容。制定这些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美国 SAE J1772 及日本 JEVS G101~G105 《电动
车辆用充电系统》等标准。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系列国家标准,是由多个各自独立的标准组成,目前己编写了三个
标准,本标准是电动车辆充电系统系列国家标准中的第一个标准,在内容上等效采用 IEC
61851-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一部分:一般要求》。第二个标准等同采用IEC/CDV
61851-2-1《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第三个标准等效采用 IEC/CDV 61851-2-2
和 IEC/CDV 61851-2-3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负责本标准起草的单位:清华大学。
参加本标准起草的单位: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兆维集团、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
所、保定金风帆电池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刘中仁、齐国光、孙晓民、周希德、王长青、曲晓虹、许长洪。
IEC 前言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一个由所有国家的电工委员会(IEC 国家委员会)组成
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 IEC 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中与标准化有关的所有问题的
国际合作。为此目的,除了开展一些其他的活动外,IEC 出版了许多国际标准。委托有关技术
委员会对这些标准进行编制,对所涉及主题感兴趣的任何 IEC 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其准备工
作。与 IEC 有联系的国际性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参加编制工作。IEC 与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按照两个组织之间协议所确定的条件,密切地进行合作。
2)IEC 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代表对这些问题十分关切的所有国家委
员会的技术委员会作出的。这些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对所涉及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
见。
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报告或指南的形式出版,以推荐的形式供
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 国家委员会应尽最大可能地采用 IEC 国际标准作为他
们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IEC 标准和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应该在国
家或地区标准中明确地指出。
5)IEC 并未制定表明其认可的标记程序,任何设备宣称其符合 IEC 某项标准,IEC 将
不承担责任。
6)要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成分可能是专利保护的对象,但 IEC 没有责任去识别任何
或所有这样的专利权。
由 IEC 技术委员会 69 (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卡车)提出国际标准IEC 61851.1。
本标准的正文是基于下列文件:
国际标准最终稿 关于投票的报告
69/XX/FD13 69/XX/RVD
有关同意这个标准的投票的全部信息可以在上表指出的关于投票的报告中找到。
根据 ISO/IEC 规章第三部分起草了本版本。
附录A 是这个标准整体的一个正式部分。
附录B、附录 C、附录D 和附录 E 是提供信息的。
委员会决定这一版本的内容直到 2005 年将保持不变。在这一期间,该版本将:
·再确认;
·撤销;
·由修订版代替,或者变更。
己发布这个标准是在总标题为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之下的几个独立的部分并并
包括:
——部分 1:一般性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