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EDI、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3.1 EDI 1. 什么是EDI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也叫电子数据交换,又称“无纸贸易”,是一种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讯和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产物。 EDI的历史: 70年代兴起于发达国家; 90年代进入中国; 97年形成世界性标准 2. EDI的特征 组织内部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商业文档和信息; 以直接读取得的、结构化的信息形式在计算机之间通过专用网络传输; 接收者计算机直接处理。 3. EDI的工作方式 商务应用系统产生一个文件,例如发票,EDI翻译器自动将发票转换成交易双方同意的EDI标准格式,并将之包裹在含有贸易伙伴EDI ID(识别号码)的电子信封里。 通信部分(可能是翻译软件的一部分或单独的EDI通讯软件)上EDI增值网进行发送。 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合法性和数据完整性检查,并根据电子信封里的ID将之放在相应的邮箱里。 贸易伙伴上网取出邮箱里的信件。EDI翻译器打开信封并将信封里的数据从标准格式转换成内部应用系统可读的格式。可支付的帐务系统根据电子发票生成一张支票。 4. EDI流程要点 商务应用系统与EDI翻译软件进行无缝隙的集成非常重要,两者应当易于对话。 对于在商务应用系统中定义的文件,需要利用EDI映射器生成一个映射以描述其数据域和EDI标准的关系,EDI翻译软件据此将内部应用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文件。 如果翻译软件和应用系统处在同一计算机上,数据的移动将更快和容易。 5. EDI的特点 系统完整 一个完整的EDI系统必须接入企业、贸易、海关、商检、银行、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 处理对象固定 EDI的业务对象是订单、发票,运货单、报告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EDI传送的资料是单证类的商业文件,不是一般的商业信件 格式化 EDI要求各用户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处理。 全流程 EDI通过计算机高效率的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整个业务处理过程。 合法性 通过EDI签订的单据、开具的票证、签发的证件(书)与桌面签订的单据、开具的票证、签发的证件(书)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果。 安全性高 EDI具有安全、保密的特点,它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降低了贸易成本。它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 应用领域固定 EDI的使用对象是组织之间 自动化 完全的自动化操作无人工介入。 6. EDI系统的组成 EDI软件系统: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 EDI硬件系统:计算机、modem、通信线路 EDI通信网络:点对电、一对多、多对多、增值网络 7. EDI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比较 8. 采用EDI系统的好处 无纸化交流,降低纸张费用(-25%) 信息自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货物周转加快,节省库存费用(—23%) 人工操作减少,减少数据错误(-30%) 全面自动化,节省人力资源(-70%) 提高企业竞争力,回报明显 9. EDI存在的问题 (1) 应用环境问题 伙伴的信任问题 问题的解决机制 业务的接轨 足够的业务量 (2) 费用问题 网络费用 专门的开发费用 GE的系统 企业的规模门槛 (3) 安全问题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10. EDI的发展趋势 (1) Internet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方式,使传统EDI相形见绌 交易范围大大延伸 网络费用大大降低 实现方式大大简化 服务内容大大增加 (2) EDI的发展方向:与Internet全面融合 Internet mail方式:用Internet替代VAN 标准的简化 Web_EDI方式:兼容方案 XML/EDI方式:Internet上的EDI 11. Web_EDI方式 传统EDI和Internet相结合 兼顾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利益 表单成为EDI接口 改良方案,利于实行 效果打折扣 12. XML/EDI方式 (1)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先进性 第二代web语言 XML和HTML的区别 HTML适合人机对话,XML适合机器间交流 (2) 符合EDI的基本要求 引入模板方式 解决文件转换问题 3.2 Internet的历史与现状 1. 因冷战而产生,因冷战结束而发展-ARPANET 高速公路与信息高速公路 大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 计算机与互联网 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风险投资基金驱动 商业网站多,企业网站少 技术水平较低,处于初期阶段 赢海威、新浪、搜狐、8848、阿里巴巴 3. 互联网泡沫的认识 新概念迅速推广 应用超前实施 边际效益提前透支 财富损失 4. 互联网开创了电子商务的新纪元 (1) 以前只是EDI,少数大企业使用 Internet使e-business成为普遍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