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
刘振杰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内分泌科,广东广州510120
1血糖的性质及与脾胃关系
现代医学已证实,血糖是一种人体所必须的能量物质,它的产生及调节涉及现代医学之胰腺、
肝脏、胃肠及肌肉等。其中与消化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古无血糖之概念,结合现代医学及中医脾胃
理论学说,可以认为血糖是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所产生的精华物质。血糖于生理上必不可缺少,但
若生成过多或不能为人体运用,则又成了致病的病理因素。就血糖自身性质来说,应是温热之性。
孰不见血糖低时,见汗出、肤冷、肢厥、乏力、甚则神昏等一派阳脱之症;反之,血糖高时,则见
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大便秘结,甚则燥热伤阴之象,由此可见血糖从中医角度来看,当为温热
之性,为脾胃运化所化生,其量适度则养生,过少则阳气虚脱,过多则化生燥热。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_l圜
3糖尿病病机分析中的“动.定序贯观
以“动一定序贯”观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病机既是动态变化的,又是有“定期”的,其病机特点
当是动态演变的,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首先糖尿病应是动态分期的,如同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
为糖尿病前期(包括潜伏期或早期)和糖尿病期,中医对糖尿病病机也应是动态分期的。吕仁和教
授就曾倡提消渴病“三期辨证”之说。临床上,依据发病时间长短及症状表现可分为糖尿病早期、
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糖尿病早期,血糖并不升高或轻度升高,燥热之象不明显或无症状;
糖尿病期血糖显著升高,燥热之象显著,古之消渴病“三多一少症”尽现:糖尿病并发症期以病程
较长久,病机复杂,多夹瘀兼痰为特点。此时血糖或已得到控制(现代医学大部分给予西药控制),
燥热之象并不十分显著,临床上又复症状不显著(此期临床最为多见)。或也有少数血糖长期控制不
佳者,则可见燥热之象外,又见伤阴耗津,甚则阴阳两虚,阴虚及阳等复杂病机症候。另外,又说
糖尿病是有“定期”的,是指每个分期,其病机特点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即指在中医辨证论治
的前提下,整体动态地把握疾病病期的演变规律,制定出相对“定期”的诊疗方案。
具体运用到前文所述脾胃分论之说,各期辨证规律为:糖尿病早期(包括IGT),由于禀赋不足,
脾气本虚,或长期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腻损伤脾气,或少动懒动致脾虚不运,胃火内蕴,此时胃
强多食,但尚不致于食积化火之境地,脾气虚弱,但尚能为胃“散精、行津液”,故无明显多食易
饥,多渴多饮之症,反表现以脾虚为特点之肥胖、气少乏力。此期脾胃功能间的平衡尚未打破,而
以脾气虚弱,胃实尚未化火为特点,肥胖是此期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期,脾虚胃实,血糖蓄积,积
热化火,胃强己转为胃中实火,胃火盛则消谷善饥,口干多饮:贼火耗气,脾气更虚,脾不堪负荷,
脾虚益甚,不能为胃“散精、行津液”,脾胃功失调,故受纳虽多而脾虚水谷精微不得输布,四肢
百骸五脏不得滋养,故日渐消瘦,患者由肥而瘦,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此期以胃火盛,脾
虚益甚,脾胃功失调为病机特点。如未作治疗,病情发展,则胃火益甚,耗伤津液,脾气虚弱,津
液不能输布,五脏无以滋养,阴虚燥热由此而生,津伤热燥夹杂瘀血、痰浊而变生百症。此期以脾
虚燥热,多脏腑受累,百症由生为特点。因而糖尿病中医治疗必须把握辨证论治,注意病程之分期,
重视脾胃与糖尿病之密切关系,以扶脾抑胃为主,根据脾虚胃强矛盾之主次,或健脾或泻胃。前期、
早期以健脾为主,泻胃为辅;中期以清泻胃火为主,辅以健脾,后期以脾胃兼顾,滋阴润燥。如此
辨证施治,疗效可见。
结语
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但这种相关不能简单笼统地概以脾胃虚弱。运用“动.定
序贯”学术理论思想来进行分析,在“动”与“定”中把握脾胃间的特点,较全面地阐述了脾与胃
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动态演变,有助于理解糖尿病从脾胃分治的学术认识。
参考文献
【1】熊曼琪,李惠林.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1):1
【2】吕仁和.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2):18—19
【3】魏华,范冠杰,“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糖尿病学术思想研究.新中医,2011,(7):6.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