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张顺金-紫金山地区斑岩相关铜多金属矿1026j.ppt

05张顺金-紫金山地区斑岩相关铜多金属矿1026j.ppt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张顺金-紫金山地区斑岩相关铜多金属矿1026j

构造上位于印支期定位的两个复式背斜及其所夹持的复向斜区。前印支期构造仅残存有二条近南北向韧性剪切带 复背斜均被岩燕山期侵入岩占据。 少量残存南华纪楼子坝群浅变质砂泥岩(复理式建造)。 复向斜区地层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滨海相粗碎屑岩,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 局部有二叠纪含煤地层。 上履有早侏罗世陆源河湖相粗碎屑岩、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早白垩世沉积-火山碎屑岩和晚白垩纪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岩。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以桃溪为核心隆起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也有学者称“桃溪旋卷构造”、“桃溪隆起”等)波及全区。 本研究区位于上述变质核杂岩构造外带或上部滑脱断层带的“前峰”。 火山喷发作用 北西向裂隙式火山喷发用强烈,构成由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的两个火山沉积-喷发旋回。 早旋回火山喷发为中酸性岩,可能与早白垩世侵入的花岗闪长岩类同源,主要与金铜有关, 晚旋回火山喷发为酸性岩,与铀(银)成矿有关。 已发现矿床的分布特点 紫金山地区是一个斑岩型矿床的聚集地,大量斑岩型矿床或斑岩相关矿床沿北东向岩浆构造带分布,并具有东西分带(东带和西带)、南北成串、局部成群(紫金山、姑田、翁基)的特点。 地层 主要有楼子坝组浅变质矿泥岩、千枚岩; 局部有上泥盆统石英砾岩、砂岩、粉砂岩; 半山尚残存有早白垩世石帽山群复成分砾岩。 岩浆岩 才溪岩体—碎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J3 迳美岩体-似斑状中粗粒花岗岩J3 五龙子岩体-中细粒花岗岩J3 金龙桥岩体-细粒花岗岩J3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K1 斑状细粒花岗闪长岩或花岗闪长斑岩K1 似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英安玢岩、石英斑岩、隐爆岩 花岗斑岩 构造 总体处于北东向复式背斜核部。 3条北东向断层 北部的边界断层控制复式岩体北西界(岩体外倾) 中部断层控制花岗闪长岩的西界 南部断层控制复式岩体南东边界 2条北西向同生断层 东断层于早白垩世活动强烈,具同生断层特征,火山地层东厚西薄。东部隆升,西部下沉。 西断层于晚白垩世活动强烈,属同沉积断层,控制了红盆的西界,沉积物西厚东薄。东部下沉,西部隆升。 其它断层:主要有东南部的推履断层 北西向密集破劈理极为发育 早白垩世时期 上杭盆地 晚白垩世时期 上杭盆地 NW-SE 矿体特征 不同时期的剖面图(3线为例) 隐爆确砾岩类型 按胶结物分: 岩粉、矿浆胶结-隐爆角砾岩 岩浆胶结-侵入角砾岩 按碎屑粒度分: 碎屑大于2mm-隐爆角砾岩 碎屑大于2mm-隐爆凝灰岩 罗卜岭铜 钼矿 与铜钼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是罗卜岭岩体,包括: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斑岩 斜长花岗斑岩 似斑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蚀变 钾化(早期) 黄铁绢英岩化 绢云母化 硅化 青磐岩化(晚期)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 矿体特征 斑岩型铜钼矿床与高硫型金铜矿床间的过渡型矿床 过渡型铜(钼)矿床呈卫星式分布于紫金山金铜矿周边 五子骑龙铜矿 该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向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过渡类型,矿体主要赋存于碎裂中细粒花岗岩中,局部分布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中。矿体是以蓝辉铜矿、铜蓝、斑铜矿化为主的隐伏矿体,垂直间隔距离几米~几十米不等,矿体沿走向延伸一般300m~500m,最大600m,倾向延伸一般300m~700m,最大延伸800m。矿体真厚度一般1.20~7.50m,最大17.81m,主要矿体规模为中型 。 龙江亭铜金银矿 矿体分布 矿区共圈定23个矿体 分布在7A—12A勘探线间,北部及东部均以F2断裂为界。矿体主要受矿化带内北西向断裂—裂隙控制。 大致呈平行的脉状、透镜状产出,剖面上有右行侧列的特点。 矿体主要赋存标高为300m至0m ,最低标高-100m。大部分赋存在侵蚀基准面以下(汀江河床187m标高)。 铜矿化主要分布于石英—地开石—绢云母化带中: 上部以蓝辉铜矿、黄铁矿矿化为特征; 中部以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特征; 下部以黄铜矿为特征。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区均为隐伏矿体,矿体数量多,规模小到中型,呈脉状、透镜状大致平行产出,总体走向340°左右,倾向北东,向南东侧伏,侧伏角70°左右。 矿体长一般281—382m,最长409m,倾向延伸一般298—366 m,最大439 m,延展面积一般0.04—0.10km2,最大0.15km2。单个矿体规模多数为小型,主要矿体规模达到中型。 矿体之间垂直间距一般为15-35m。 主要矿体真厚度平均3.82—11.80m,单工程矿体最大厚度53.02m(1号矿体)。 紫金山矿田各矿床之空间关系 位置交通 连城姑田郭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连城县姑田镇之北约2km,行政隶属连城姑田镇管辖。地理座标:东经116°55′45″—117°00′00″,北纬25°42′30″— 25°46′15″。矿区内有3km乡道与205国道相通,可达连城、龙岩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