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心: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docVIP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心: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中心: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doc

全球汉语热背景下ZHC的定位思考 张玉梅???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 一、汉语之“冷”和“热”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汉语和汉字。但是关于汉语和汉字,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样的一段历史:近现代历史上,汉语经历了由“冷”到“热”的变化。   18 世纪曾经有欧洲的传教士活跃在中国:“神父们首先希望篡改中国人的语言和思想,以便使他们能够说汉人的子孙应该将他们的学问、伦理、上帝和直至他们的诞生都归于诺亚。”   19 世纪下半叶以来,国人耻于本族文字,认为汉字、女人的小脚、男人的鞭子是一类货色,是导致我们挨打的罪魁祸首。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大批领袖人物们,以鲁迅为代表,均认为“: 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鲁迅冷冷的横眉下,凝结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切沉痛的民族自卑感。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了,法新社8 月5 日电这样描述中国的记者:“新华社派了22 名记者和4 名技术人员在奥运会上采访工作。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7000 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汉语太难了,没法进入计算机系统。   ———汉语之“冷”,冷到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这曾经是历史。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学汉语、学汉字渐成风气与时尚, HSK(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考试形势直追GRE 和TOELF:   2006 年4 月29 日,新华网:“2500 多年前,孔子曾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其间‘干七十余君’。今年将迎来孔子诞辰2557 年,孔子开始以千岁高龄再度周游列国,越洋过海充当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使者。”   新华网2005 年的一版专题报道题为《对外汉语教学正成热门专业,拥有执教资格者奇缺》,文中写到: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北京市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有4 万,而到了2008 年这个数字至少达到8 万。即使按照对外汉语教学的“大班教学”的标准,这些留学生至少需要8000 名汉语教师,而目前全国拥有对外汉语资格证书的只有3000 到4000 人。   对外汉语极火,对外汉语教师奇缺———关于这一点,交大也深有体会。2008 年4 月7 日,交大人文学院召开了“中文本科课程内涵建设专家咨询会”,会上,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圣坤明确提出,国际教育学院希望和人文学院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比如派遣对外汉语教师,承担在海外的孔子学院的教学和文化传播任务。   ———汉语之“热”,这是当今的趋势和现实。   汉语由“冷”而“热”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显而易见,过去是因为中国积贫积弱,国力不强,连语言文字也被当成了垃圾;现在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壮大了,汉语汉字被重新认识了,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   怎样看待和评价汉语的“冷”“热”现象呢? 我以为,对汉语汉字的评价,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多半是一种外在的“忽冷”与“热忽”,汉语汉字自身的品质亘古及今,变化不大。这也是导致“汉语热”的根本原因之一。汉语汉字有什么品质呢? 重要的品质之一:长寿而富有生命力。在世界所有的文明古国中,中国的汉字是唯一一个长寿至今而且越来越活跃的文字。长寿而富有生命力的秘诀何在?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学术论题,本文暂不讨论。但是可以很确定的、也可以用来驳斥“汉字繁难论”的一个科学证据是:汉字从甲骨文时代起,基本字素也就是三百多个,在此基础上,通过独素造字、合素造字等方法,创造出为数众多的汉字。汉字是对汉语的记录,是最适合记录汉语的一种文字体系。简而论之:汉语汉字并非那么难学。汉语汉字不难学这样的一个结论,可以说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吕必松先生等诸多学贯中西的汉语汉字学者都一再重申过这个观点。   实际上,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从感情上讲,我宁愿相信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和文字;同时,作为一个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普通工作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讲,汉语汉字其实是兼具优缺点的一个语言文字体系。汉语现在热了,更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科学地阐释、解释规律性的东西,更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从事教学。 二、汉语应用与教学的现状   新华网2005 年的一版专题报道(与上文所述同版标题) 题目为《青年写不出像样中文,中国人汉语水平尴尬下滑》,文中说“: 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于刚刚落幕的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上表示中国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之际,中国国内汉语水平的下降却令人担忧??”   韩国《中央日报》12 月16 日有一篇报道题为《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刘光钟,赵明译) ,文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国先贤孟子提出的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三大标准中‘, 富贵不能淫’尤其令世人推崇。中国古人赋予了这句话非常深刻的含义,但是目前中国年轻人中有许多人无法正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