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循环有序 非线性平衡——桂林山水景观生态分析.pdfVIP

超循环有序 非线性平衡——桂林山水景观生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 lO月 社会科学家 Oct..2008 (第 1O期,总第138期) SOCIAL SClENTIST (No.10,GeneralNo.138) 博【导新论】 超循环有序 非线性平衡 桂林山水景观生态分析 袁鼎生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桂林山水是一个以独秀峰为圆心的超循环结构。它在主次对生中,实现了张弛有度;在疏密匹配中,走 向了动态衡生;在量体安位中,生发了辩证中和;最终形成了甲天下的景观生态。 关键词:桂林山水;景观生态;中和 中图分类号:F592.7;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8)10-0012—06 桂林最佳观景点在哪里?在独秀峰。攀上 南“天一 有生态艺术化的品质呢? 柱”,整个桂林尽在眼中,画山绣水环抱着你。 桂林山水多层次环生的整体结构,给你一种走向 完满的审美感受。完满是形式美特别是结构美的理想 一 生态之一 ,与人健全的生理结构和完善的15、,理愿望对 、 千峰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 应,形成格式塔心理学所讲的主客体之间的结构完 身处圆态审美场,美感和古人相通 :“千峰环野 形,因而能够很 自然地唤起观赏者诸如完好无缺、美 立,一水抱城流”,你顿悟了此方山水的景观生态:多 满无憾的生态感觉和生命韵味。在所有的结构形态 层次环形结构。 中,唯有圆形 ,以它的天衣无缝,浑然如一,显示出最 你脚下的独秀峰,恰恰处在环形结构的核心。两“ 为完满的审美特质。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 :圆形在 江四湖”构成了第一个层次圈。当你的目光外移,环 所有平面图形中是最美的。桂林山水系统生成的多层 视,第二个层次圈上的景观就依次跳进了眼帘 :叠彩 次环形结构,凭此走向美满,尽遂人的生存意愿与生 山、猫儿山、塔山、象鼻山、隐山、宝积山。目光再向外 态理想。 移动,你便见到了由虞山、屏风山、七星山、穿山、南溪 它的尽遂人意,有审美积淀的原因。人类对圆形 山、西山、老人山、鹦鹉山构成的第三个层次圈。当你 的爱悦,以功利为中介,有着生存审美的基因。圆形的 极 目远望,就见到了由尧山、长蛇岭和其它远峰构成 石球 ,投掷时,不飘逸,运行规则,容易击中野兽,为原 的第四个层次圈……整个桂林山水,就像一个石头丢 始先民所喜爱。圆形的太阳与月亮,给人类的生存带 进水里,荡起一个个波纹圈,是一层接一层 ,序态生成 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深为我们的祖先所喜爱。此类生 的活性结构。你对桂林山水结构的审视,就这样从概 态功利性情感体验,在不断反复、加深、积淀中聚形 , 括走向了具体,又从具体走向了整体生成的把握,形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成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天性和心 成了圈生环长的生态美感表象。 理定势,成为生态性审美意识,成为审美原型。以至人 桂林山水结构 ,层次分明地圈生,整然有序地环 类一见圆形,因审美范式的机制,油然而生爱悦之心。 长,在系统生发中,形成了生态形式美的规范。湖南张 这样,桂林山水序性生发的多圆形结构,为中外游者 家界景观和桂林山水有不少相似处,但它三千峰林如 天然爱悦,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者说,在这种天然爱悦 聚,密密麻麻,浑浑茫茫 ,看不出结构层次,显得错杂 里面,有着原生态的审美意识和超循环的审美形态耦 无序,在形式美的生态序性方面,就稍逊桂林一筹了。合对生的机理。这种机理,是人类生态美育的历史结 是否可以说:桂林山水结构,仿佛是某位艺术大师,替 晶,是审美主客体历时态共生的,并持续延展下去,规 大 自然精心设计后,交由造化实施的。要不然,怎会具 约未来的人类,对桂林山水结构的喜爱。 收稿 日期:2008—08—01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