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描写与宫廷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描写与宫廷建筑 中国建筑在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文学家写建筑,起于歌颂,至于教化,寄托的是自己的理想。如范仲淹写岳阳楼之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人掩卷沉思,一叹千年。 古典文学有“诗词歌赋”问题之别,“赋”尤以写建筑为重要主题,上至宫室殿堂,下至草案茅舍,收尽笔下,尽书胸怀,“境界”是灵魂。 自两汉至明清,名作迭出。“赋”是考验当时文学家笔力的标准,可以不为,不可不能。连《金瓶梅》,《红楼梦》这样不入“正统”的名作,都搀以大量“赋”的文体,以炫耀作者功力。 文学史传之有序,读书人口传心授,随手写来都是千古佳作。 班固《两都赋》,左思《三都赋》,张衡《两京赋》,何晏《景福殿赋》,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刘禹锡《陋室铭》,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袁牧《随园六记》…….无论巨制短篇,均成绝唱。 文学家描写的是建筑,抒发的是理想。 建筑是文学家思想的书房。 中国建筑在脱离了遮风避雨的功能性作用之后,已成为礼仪规制,人文思想的重要依托。 没有内涵的建筑,难以存世。 精聚思想的建筑,永垂不朽。 一个拍摄中国古典建筑的摄影家,熟读大赋百篇,出手自然不凡,即使难以达致思想的高度,起码可以表达意境的深远。 没有了意境与思想,拍摄建筑只能成为结构示意图。 十年前,一雪后黄昏,西风劲峭掠过积雪的湖面,夕阳惨淡,昏鸦绕树,芦荻瑟瑟,雾雪茫茫。初摄颐和园,即是一副江山长卷,景象万千,还未按动快门,心已沉入意境之中。 自此,名园四季,徜徉其中,一亭一阁,一石一木,皆入画图,是痴山醉水,是诗料画题。 春,桃花暖笑,古桥夕照。挂天际一抹流云,落碧水满湖残霞。不见了昔日王侯,只剩下小桃无主自开,何处有皇家气象,真胜似桃源仙境野人家。独行湖畔,漫步长堤,目之所及,虽无苏东坡西子西湖浓妆相宜之雅致,却有昆明湖野鸭成群,小鱼衔钩之野趣。若遇春雨潇潇,携一钓竿,坐对一江春水,任天上云卷云舒,看水面花飘花落,倒也宠辱皆忘,去留无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一代伟人毛泽东携诗赠柳亚子先生,只不知当年同盟会员、南社诗人,是否池畔观鱼,与春同驻。 夏,初柳新荷,长桥卧波。对棋枰柳荫清坐,携古琴泽畔长歌。羡什么神仙境界,倒不如闲散生涯真快活。想当年太后驾临,对此景难掩破碎旧山河。叹百年沧桑,付诸流水,意迟云在,难得昆明湖风流水面,碧荷凌波。逍遥浦苇横塘,鸢飞鱼跃。偏爱月白风清,桥头沽酒,邀三五好友对月清酌,万千红尘全付身后,乃是今日神仙。“螺黛一横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倒映水晶帘”,乾隆皇帝撰此联只见峨眉虹影,殊不知二百年后凡夫俗子桥边潇洒,月夜销魂。 秋,烟水苍茫,雁过潇湘。起西风满天秋色,掠碧水一湖残荷,荡兰舟如渡浔阳,对此景江州司马泪痕多。真可怜一座空园,光绪帝变法无着莫奈何。秋心萧瑟,意沉沉山河物换星移,是如流水,风光灵秀。抬眼望蒹葭苍苍,芦花渺渺,沉醉清钟寒韵,晚菊经霜。醉归去冷落中秋,踏歌来日日重阳,寄情这人间天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神童王勃观此湖山,不知几度文思上笔端。又何惜洞庭秋色,山外斜阳。 冬,乾坤惊寒,雾雪苍凉。柳丝瘦难系西风,长桥远冻煞夕阳,天地间寒鸦数点,山水间玉宇琼楼浸空濛。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周天寒彻。不知魂梦远前朝,还学陆放翁踏雪寻梅,放浪疏狂。登佛香高阁,烹一壶茶,任天宇澄清,顿觉心胸涤荡,看四野雪中游人,不知此处他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踪元诗意萧索,不如我扫雪烹茶,余韵留香。 逞着性子,写这颐和园四季,学的是元人马致远的路子。除渺然如风失去的古人,其情其景都是我在颐和园的魂牵梦萦。沉浸在这座园子里,真不知今夕何夕,此地他乡了。拍摄世界文化遗产,我非常看重“遗产”二字,此乃故去之物,你不站在古人的角度,无法体会其中意蕴,难免就是歪批戏说。 用文学家的思想看待建筑。 用建筑家的眼光看待历史。 书也读了,文也写了,还怕拍照么?! 摄影不过是一个手指头的劳动。 宫廷绘画与皇家园林 中国建筑审美源于绘画,景自天成,画家意匠,人在画中游,尤以园林为胜。 西方建筑审美始于雕塑,突兀雄阔,英雄造世,境在三天外,堪以教堂观止。 中国建筑是画家的世界,讲究章法布局,虚实相生,诗情画意,境由心造。 西方建筑是雕塑家的世界,注重造型轮廓,纹理光影,遗世孑立,物由己出。 中国建筑讲究群体呼应。 西方建筑讲究个体造型。 中国画家参与建筑设计,渊源已久,有据可查。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有西汉刘向所著《说苑》一书,记载先秦故事:齐国筑“九重之台”,请画家敬君绘制“建筑效果图”中标,齐国又命其作“施工图”,耽搁日久,以致返家无望。 此为文字记载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