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山WPS VS微软OFFICE
一、金山的衰落
1988年到 1996年之间,“WPS就是电脑的代名词”,WPS在国内办公软件的市场份额曾高达90%以上。
“因为WPS,才让微软在中国乃至世界办公软件市场不敢掉以轻心;因为WPS,让全世界了解到在中国还有一家公司能够和微软抗衡。”国内软件界人士评价说。
WPS,1988年诞生自一个叫求伯君的24岁年轻人之手。而这个产品也成就了这个年轻人,不仅使他成为国内软件业的元老级人物,还令他以此为基础扬名立万、发家致富。
“求伯君用一台386电脑撰写了WPS1.0,当时他的肝病发作三次。”金山的资深员工透露当年的程序设计员求伯君如此清贫、勤奋和辛苦。所以,当后来的老板求伯君从1998年起开始学习飞机驾驶等奢侈级的业余爱好,并在将金山经营管理大权交给雷军之后开始自己长达近10年的“玩乐年华”时,金山的上上下下几乎都认为“应该的,应该的”。
“1989年,求伯君研发的10万行代码的WPS面世,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90%。”金山市场部人士回忆说,“而当时既没有广告,也没有什么评奖。”
随着WPS风靡全国,求伯君和WPS一夜成名。“当年在中国,WPS几乎就是电脑的代名词,横扫中国办公软件市场。”回忆起昔日辉煌,金山相关人士不禁感慨,“1992年到1994年,金山和WPS如日中天。”
据介绍,当年每套WPS的批发价是2200元,年销售量为3万多套,年销售额超过6600万元。这对于当时的个人创业型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的求伯君和金山成了很多有志青年的楷模和目标。如金山前总裁雷军就透露说,1992年之所以加盟金山,就是因为“求伯君是当时程序员的偶像”,自己想成为“求伯君第二”。他当年亲手写的金山招聘广告词就是“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现在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属于中国第一代电脑办公自动化用户。他们都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最流行的新事物之一就是“电脑学习班”。几乎每一个接触电脑的人都必须先学这几样东西:DOS命令、文字处理WPS、王码五笔、Windows 3.X等,大街小巷的打字社,基本都用WPS排版,高等学府的电脑课程讲授的是WPS,书店里的电脑类书架上也是形形色色的WPS使用手册和指南。
“当年人们印象中的电脑办公自动化,就是WPS+五笔字型。”身为第一代电脑使用者的一位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说。
但是对于为何后来不用、何时开始不用等问题,该人士一脸茫然:“是啊,为何后来就不用了呢,是不是WPS没有了?还是技术落后了?只记得后来大家都开始用微软Office了。”
微软“入侵”,WPS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96年,初到中国的微软主动找到金山,双方签署了一份后来被雷军认为是“我们上了微软的当”的“一纸协议”,结果是,WPS的用户“潜移默化”地转到了微软门下。
199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于金山,这是悲伤的一年,WPS告别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微软的竞争“输得一塌糊涂”;对于微软,则是“拿下”中国市场的标志性年份。也是在这一年,双方真正结下“梁子”。
当时的大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软件市场也急剧加大。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诸多跨国软件企业纷至沓来。
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到来,对于金山和求伯君来说,无异于“狼来了”。公开资料显示,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在1996年时的状况是:员工人数已经从最初的40多名发展到1.6万名,资产近200亿美元,其营业额可同拥有30万名员工的IBM相媲美。
据金山内部人士介绍,微软一进入中国就盯上了金山。例如,1994年最初进入中国时,曾有微软高管找到金山的创始人和最早的投资人——香港商人张旋龙,游说要收购金山,但颇有商业眼光的张旋龙思前想后最终没有卖;1995年初,微软开价年薪70万人民币向求伯君抛出绣球,想将这个“中国程序第一人”纳入帐下等等。
1996年,微软终于主动上门找上金山。
“当时微软找金山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当年参与双方面谈的金山“老人”介绍说,“就是希望金山将WPS格式与微软共享。”
这个看似简单的“希望”意味着什么?微软的这个要求金山该不该答应?金山如果当初没答应,今天的中国软件业是否就是另一种景象?
金山相关人士给记者提供了关于这些疑问的一个定性式的答案:“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希望和要求,让微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占了中国市场,令WPS几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还差点把金山置于倒闭的困境。”
“国内软件界元老倪光南先生曾有一句至理名言——软件市场具有天然的垄断性。1994年的WPS如日中天,几乎垄断了国内电脑办公自动化市场。所以,微软进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将WPS的老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