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9-热水.pptVIP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各亚类VMS矿床特征 1.黑矿型VMS   矿床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的岛弧火山带和弧后盆地。容矿岩石为双峰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熔岩套及火成碎屑岩。上部矿体为层状,下部矿体为网脉状、细脉状、角砾状。   矿石类型具分带现象,自上而下依次为:黑矿(方铅矿、闪锌矿)、黄矿(黄铁矿、黄铜矿)、硅矿(强硅化岩石中的网脉状、角砾状黄铁矿、黄铜矿)。   成矿元素组合:Cu—Pb—Zn,有时富Ag—Au。形成时代古元古代、奥陶纪、中生代、古近纪、新近纪。 典型矿床包括日本黑矿、普雷斯科特、萨德伯里盆地、芒特艾萨、新不伦瑞克、东沙斯塔等。 日本黑矿 矿床产于中新世绿色凝灰岩带中,该带出露部分长达1500km,宽100km,由3km厚的火山岩和沉积岩组成。黑矿型矿床主要赋存于一层稳定的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和白色的流纹岩穹隆及伴生的火山角砾岩之上。 “黑矿”矿床矿体大多成层状,也有呈不规则状产出者,在层状矿体的下部常有一些网脉型矿石。 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示意剖面图(据Franklin 等,1961修改) 次火山长英质侵入体 未蚀变海相长英质-中性火山岩 蚀变火山岩 黄色矿石 黑色矿石 泥岩及凝灰岩 燧石、长英岩+黄铁矿±沸石±粘土±碳酸盐±赤铁矿; 重晶石 矿床中矿物种类繁多。   富含铅、锌、铜。   矿石构造多为块状、纹层状、浸染状等。 围岩蚀变一般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泥化,且呈带状分布。(xiaye)   矿石具明显的分带,每个带的主要矿物成分变化: (自上而下): 黑矿: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 黄矿:黄铁矿、黄铜矿; 硅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 石膏矿:石膏、硬石膏。   含矿热液的化学成分与海水成分相比,除SO42-、Mg、Sr外,其他均大大超过海水中的含量,但Na含量超过不多。 据黑矿的包裹体测温资料,成矿温度约为250℃±50℃。含盐度约为5%NaCl。   Cuber和大本洋(1978)根据现在海洋中有孔虫生活环境的对比,认为黑矿矿化过程中海水深度大大超过1800m。据同位素研究资料:黑矿矿液δ180为0~+5‰,δSD为-30%~-3‰,介于海水与岩浆水之间。热液中金属的来源,主要认为是从火山岩中萃取出来的。 2.塞浦路斯型VMS 塞浦路斯型VMS主要产于洋中脊蛇绿岩套上部低钾枕状玄武岩中。   矿体也具两层结构:上部层状矿体(含化石)和下部网脉状矿体。   形成时代主要为寒武—奥陶纪和中生代。 典型矿床包括塞浦路斯、危地马拉、加拿大纽芬兰York港、美国俄勒冈Turner—Albright等。 特罗多斯蛇绿岩的地层柱状简图(据Donald A.Singer,1986) 塞浦路斯矿床 矿床产于塞浦路斯的特罗多斯蛇绿岩块,由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组成,形成于白垩纪(约85Ma前)。 枕状熔岩的层序如图 上部枕状熔岩(未 矿化) 下部枕状熔岩 沉积岩   典型矿床由块状硫化物组成。   矿床又可分为3个带:     赭石层     块状矿带     基底硅质矿带   在矿床下部有延深达数百米的细脉带。 块状矿石主要由黄铁矿和含量不等的白铁矿组成,所有矿床中都有黄铜矿和数量不多的闪锌矿,钴在有些矿床中含量很高,可达0.35%,镍在块状矿石中含量很低,平均为15X10-6,但在脉状矿石中却高达93X10-6,在浸染状矿石中则更高,为220X10-6。 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图(据Adamides,1980)图面垂直于扩张轴。 * 第九章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热水喷流成矿作用是近代成矿理论研究的重大发展,该类矿床地史上分布广泛、规模大,形成了大量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热水喷流成矿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概 述 起源: 20世纪50年代以前提出。 认识: 20世纪60年代初,在红海中发现热卤水和多金属软泥。 发展: Rider(1973)将假说上升到理论。 动发展力:1976年和1979年,相继在东太平洋Galapagos扩张中心和EPR21°N的大洋中脊分别发现了低温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和正在形成硫化物矿床的黑烟囱。 1986年的第七届国际矿床成因会议上,M.J.Russell正式将这类矿床称为SEDEX型矿床。 研究过程 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泛指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水在喷溢出海底的过程中,在喷流口以下的热液通道中通过充填、交代作用,在喷流口以上的海底则通过与冷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热水中所携带的物质组分分别在热液通道和海底沉淀下来而富集成矿的过程。 这种作用使热水中的矿质富集

文档评论(0)

my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