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 非传统加工方法 6.3.4 激光加工方法 ③ 激励能源。其作用是把工作物质中多余一半的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上去,实现工作物质粒子数反转。其方法有电激发、光激发、热激发和化学激发等。红宝石激光器是以脉冲氙灯、电源及聚光器为激励能源,聚光器是椭圆柱形的,其内表面具有高反射率,脉冲氙灯和红宝石晶体棒处于它的两条焦线上。 激光加工是一个高温过程。就其机理而言,一般认为,当能量密度极高的激光照射在被加工表面时,光能被加工表面吸收并转换成热能,使照射斑点的局部区域迅速熔化甚至汽化蒸发,并形成小凹坑,同时也开始了热扩散,结果使斑点周围金属熔化。随着激光能量的继续吸收,凹坑中金属熔气迅速膨胀,压力突然增加,熔融物被爆炸性地高速喷射出来。其喷射所产生的反冲压力又在工件内部形成一个方向性很强的冲击波。这样,工件材料就在高温熔融和冲击波作用下去除了部分物质,从而打出一个具有一定锥度的小孔。 6.3 非传统加工方法 6.3.4 激光加工方法 2.激光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1)特点。 ① 加工范围广。由于其功率密度高,几乎能加工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高熔点材料、耐热合金、硬质合金、有机玻璃、陶瓷、宝石、金刚石等硬脆材料。 ② 操作简单方便。激光加工不需要加工工具,所以不存在工具损耗的问题,也不需要特殊工作环境,可以在任意透明的环境中操作,包括空气、惰性气体、真空,甚至某些液体。 ③ 适用于精微加工。激光聚焦后的光斑直径极小,能形成极细的光束,可以用来加工深而小的细孔和窄缝。因不需工具,加工时无机械接触,工件不受明显的切削力,可以加工刚度较差的零件。 ④ 激光头不需要过分靠近难于接近的地方去进行切削和加工,甚至可以利用光纤传输进行远距离遥控加工。 6.3 非传统加工方法 6.3.4 激光加工方法 ⑤ 因能量高度集中,加工速度快、效率高,可减少热扩散带来的热变形。对具有高热传导和高反射率的金属,如铝、铜和它们的合金,用激光加工时效率较低。 ⑥ 可控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将激光器与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在高温、有毒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工作。 (2)应用。在激光加工中利用激光能量高度集中的特点,可以打孔、切割、雕刻、熔覆及进行表面处理。利用激光的单色性还可以进行精密测量。 6.4 小结与习题集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密加工及超精密加工,现代制造业中非传统加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工作原理及基本应用。重点了解精密加工及超精密加工的分类和加工方法,即非传统加工方法原理及应用。非传统加工的加工机理和应用是难点。 P 245 略。 第6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 6.2 非传统加工方法 6.3 【学习目标】 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概念、加工环境、分类及加工方法 3.非传统加工方法(电火花、电解、超声波、激光)加工及其工作原理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1 机械制造技术的地位与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位支柱产业,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个性化的需求及制造的全球化、信息化,对传统的观念和生产组织方式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即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信息时代的挑战、有限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的挑战、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消费观念的挑战。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电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着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全球化。各种机械生产模式如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和及时生产(Just In Time,JIT)等是当前制造系统的新概念,最近又提倡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DFA)甚至面向价值的设计(Design For Value,DFV)等。 6.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1.1 机械制造技术的地位与发展 在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机械制造技术作为国家级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尽管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有多种,但制造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共体等都针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国家级发展计划,旨在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 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 双曲柄机构.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 双摇杆机构.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 移动导杆机构.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0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 转动导杆机构.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2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 实验12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4 机械平衡 刚性专子静平衡实验演示.ppt
-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课件 作者 宋立权实验14 机械平衡 实验14 机械平衡.ppt
- 机械基础项目教程 项目3.ppt
- 机械基础项目教程 项目4.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