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勘查处理 教学课件 作者 薛大维 第三章.ppt

道路交通事故勘查处理 教学课件 作者 薛大维 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④轮胎的水滑效应。 ⑤轮胎的耐磨耐穿孔性。 4. 汽车的相关结构及装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汽车的结构对车辆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汽车结构在设计时既要满足驾驶者的生理特点,同时又要满足驾驶者的心理特点,使驾驶员感觉安全。提高感觉安全的技术措施有:尽可能大的驾驶视野;仪表和警示灯信息的视认性良好;优良配光特性、照度和照明设备等等。 (二)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对策: 首先,提高汽车结构的安全性,即使汽车碰撞部位的塑性变形尽量大,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降低汽车减速度的峰值,尽量减缓一次碰撞的强度;使汽车驾驶室及车厢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汽车乘员的生存空间,并保证发生事故后乘员能够顺利逃逸。 其次,使用车内保护系统,即使用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保护装置对驾驶员及乘员加以保护,通过安全带的拉伸变形和气囊的排气节流阻尼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二次碰撞得以缓冲,以达到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目的。 1. 减轻乘员伤害的结构措施 (1) 安全车身 图3-14 车辆正面碰撞能量吸收图 ①汽车正面碰撞保护。 ②侧面碰撞保护。 ③尾部碰撞保护。 ④翻车保护。 ⑤火灾安全防护。 (2) 安全座椅。 (3) 吸能转向柱。 能量吸收式转向柱有网状管柱式、波纹管式、弯曲托架式等多种形式 2. 减轻乘员伤害的安全装置 安全带。 汽车座椅安全带按固定点数分类,主要有两点式(a、b)、三点式(c)和四点式(d),如图3-19所示。 汽车座椅安全带按卷收器的类型分类,主要有无锁式(NLR)、手调式、自琐式(ALR)、紧急锁止式(ELR)、预紧式和限力式。 (2)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主要由控制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组成,如图3-20所示。 3. 减轻行人伤害的被动安全技术 (1)减轻行人伤害的结构措施。 ①保险杠及其改进措施。 ②发动机罩的结构及其改进措施。 ③改善汽车前端造型。 ( 2)行人安全防护的新技术。 ①采用汽车前保险杠安全气囊和前风挡安全气囊。 ②采用自动弹出式发动机罩。 ③采用电子行人发射器和接收器。 三、道路及交通环境与事故成因 (一)道路几何线形 1. 平面线形 (1)直线。 (2)圆曲线。 (3-5)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 ~ 8倍或超高为 2% ~ 4%的圆曲线半径。 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⑤《规范》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3)缓和曲线。 * *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各种成因分析方法 理解道路交通事故各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 掌握交通系统构成要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解释路交通事故各种成因分析方法 能理解交通系统构成要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能应用交通事故各种成因分析制定减少事故策略 能区分人车路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交通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汽车驾驶员和行人等交通参与者在交通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交通心理学将人、车、路和环境视为一个系统。 一、事故行为的数学表达 产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因素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但究竟在何种条件下发生交通事故,从心理学的观点,产生事故的行为B可表达为 交通驾驶信息处理简单理解包括感知、判断、操作三个过程。 二、驾驶信息处理过程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统计学分析 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故统计学模型分析 从统计学的角度,可把道路交通事故看成是由于错觉而引起的行车遭遇的概率现象。 式中:W——交通事故次数; M——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的行车遭遇数; P——行车遭遇中驾驶人产生错觉导致事故的概率。 某统计区域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的次数取决于本区域内行车遭遇的次数和行车遭遇规避过程中产生错觉的概率大小。 二、道路交通事故减少途径 根据统计学角度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行车遭遇数,二事降低驾驶人产生错觉的概率。 (一)减少行车遭遇数 (二)减少驾驶人错觉概率 错觉的产生与驾驶人生理状态、心理状况、环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