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兔儿爷老北京史地民俗丛书》
编 辑 委 员 会
主 编 常 人 春 高 巍
编 委 常人春 胡玉远
高 巍 刘 敏 白鹤群
总 序
常人春
由北京民俗学会、学苑出版社组织编写的 《兔儿爷老北京史
地民俗丛书》,是继 《北京旧闻丛书》、《北京史话》之后的又一
套多角度、全方位介绍北京史地民俗知识的通俗读物。
说它多角度、全方位 ,是因为全套丛书不拘体裁,不限题
材,举凡涉及北京史地民俗知识的方方面面,小到具体事象的叙
述,大到跨时代、跨学科的总体概述,均将列入本套丛书的范围
当中,以满足广大读者多方面的兴趣和需要。
尽管如此,本套丛书也绝非 “拾到篮子里就是菜”,更不搞
“瓜菜代 ”,而是相反,所选之书必须有较强的新意。这一新意也
可能体现在内容上,所介绍之事为别人所未言;也可能表现在角
度上,从一个侧面,对 日常人们习以为常的事象做新颖、独特的
阐释,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北京文化和传统文化,从中体
会出新意。因此,惟有将 内容的新颖性和体裁、题材的多样性有
机结合,才有利于体现本套丛书不同以往的独特之处。这也是本
套丛书的生命力所在。
本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的史地民
俗事项作为一个窗口,借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北京文化
的无穷魅力;同时,又将这一史地民俗事象置于传统文化的大背
景中进行阐释 ,借 以揭示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 。这种 目标的设定,
是与 目前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相适应的。因为,仅就北京史地民
俗事象的介绍来讲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北京旧闻丛书》集
历史之大成,不仅过去没有 ,恐怕将来也难有出版物在其广泛、
全面和权威方面出其右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该套丛书具有里
程碑的重要作用 。再沿此思路出书,成气候者难 。尽管如此 ,并
不等于说关于北京史地 民俗类 的图书 已经 出尽 。本套丛书中的
《燕京八景》,就是既为众人所熟知,却又对其知之甚少的史地民
俗事象。而这本书,也应算是填补空 白之作 。然而 ,这种空 白点
毕竟太少 ,也许写两三本书还行,但要形成 《北京旧闻丛书》那
样大的规模是很难的。就广大读者来说,他们在阅读了上述两套
丛书及相关的著述 以后,阅读兴趣和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具体来
讲 ,他们 已不再满足于大量史地民俗事象的表面描述 ,而是希望
对其做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 以然 ,尤其是这
些具体史地民俗事象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
化 的内在关系 ,及 因此所构成 的丰富文化 内涵 。这种兴趣和需
要 ,要求写作者和出版社更上一层楼 ,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出
版一批在体裁、角度、叙述方式,乃至版式、图文 比例等诸多方
面 ,具有新知新意的崭新出版物。遗憾的是,对于读者的这种需
求,出版界至今却少有较大的回应 。他们有的对这种需求视而不
见,只是沿着既有的出书模式,老马拉破车地维持;有的虽视而
见之,却又无力于适应这种需要,及时做出回应 。诸如此类 问题
的存在 ,使得北京史地民俗类图书的出版 ,自上述两套丛书出版
至今 的几年 中,难有新 的高潮兴起 ,而如此大的商机长期处于
“无人 喝彩 ”之境 。
纵观世界出版业 ,在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拼命引进西方世界
科学技术、文化娱乐等方面图书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对包括中国
在内的很多欠发达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历年来法
兰克福书展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之受欢迎程度就证明了这
一点。笔者曾亲眼所见,一本介绍西藏的画册,曾在此书展上成
为众多外国人首先翻阅的中国书。尤其是随着 “读图时代”的到
来,大量以图带文,图文并茂的出版物,更成为通俗读物的一种
代表形式。
上述来 自国内外的客观需求及其有利条件,为开拓北京史地
民俗类图书的出版,提供了异常优越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必
将带来此类图书出版的又一次高潮。特别是由此至 年这几
年间, “人文奥运”主题更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
良机,由此推出几套、十几套、甚至几十套、上百套这类图书,
使得广大读者能够获得这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