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现状及对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图示横轴表示TMIC%,纵轴表示细菌清除率。大家可以看到当TMIC%40-50%以后细菌清除率达到80%, 随着TMIC%的增加,细菌清除率仍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比前面减缓。 * 反过来看,图示横轴表示TMIC%,纵轴表示治疗4天后病人的死亡率。大家可以看到随着TMIC%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在不断减少,当TMIC%40-50%,病人的死亡率降到底线,再增加TMIC%的数值,死亡率不再下降。 所以,综述以上二个图,说明了TMIC%40-50%是一个重要的界点。 * 在上面的讲课中我们已经提到,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般要求TMIC在40%-50%就可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但对于碳青霉烯类的药物,临床上要求TMIC达到40%就可以使其疗效最大化。之所以β-内酰胺类药物之间存在着这些细微的差别,可能和抗菌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性高低有关。 * 浓度依赖型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甲硝唑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24小时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 * 这是八十年代早期和中期在巴尔地摩地区进行的有关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研究,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峰浓度与MIC的比值越高,临床上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的机率就越大 * 接下来的十年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数据。如果我们开始选择的药物剂量合适,使得峰浓度与MIC的比值达到一定的药效动力学要求,就不仅能够使病人好转的更快(体温更快地恢复正常),而且还可以使病人的白细胞更快地降到正常。研究结果还显示,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其剂量要用到7mg每公斤体重才能达到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 这个研究是我的一个同事发表的,其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只有达到药效动力学所要求的指标,才能保证所选择的药物既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又能使剩下的病原微生物仍然保持对药物的敏感性。 如何改善?-内酰胺类药物疗效 —— 优化药物暴露时间 不同的?-内酰胺类其最优化的药物暴露时间不同 疗效最大化所需要的 %TMIC : ~ 60%–70% for 头孢菌素类 ~ 50% for 青霉素类 ~ 40% for 碳青霉烯类 Drusano GL. Clin Infect Dis. 2003;36(suppl 1):S42-S50. 浓度依赖杀菌作用药物特点 持续后效应 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 投药目标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24小时AUC(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IC、峰浓度/MIC是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 Moore et al. J Infect Dis 1987;155:93–99 临床效果与Cmax/MIC 的关系 ——氨基糖苷类 Clinical response (%) Cmaxx :MIC 0 20 40 60 80 100 2 4 6 8 10 12 55 65 70 83 89 92 Cmax/MIC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 ——优化氨基糖苷类的动运用 Kashuba ADM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9;43:623–629 Probability of resolution (%) First Cmax:MIC ?10 gives ?90% probability of WBC and temperature resolution Probability of temperature resolution by Day 7 Probability of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resolution by Day 7 0 0 20 40 60 80 100 5 10 25 30 15 20 First Cmax:MIC (n=78) 耐药性与AUC0–24h:MIC的关系 Thomas KL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8;42:521–527 AUC0–24h:MIC ?100 AUC0–24h:MIC 100 Days from initiation of therapy 0 5 10 15 20 0 20 40 60 80 100 Probability of remaining susceptible (%) Data from 107 acutely ill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RTIs treated with 5 different an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