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Mo/MgAl204催化剂的
程序升温硫化研究
谭永放薛璐李振华高建国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 淄博255400)
Co—MO/Me,Al,04耐硫变换催化剂具有优良的耐硫性能,反应温区宽,寿命长,可再生等特点,
因而在以煤或渣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业中受到重视¨-。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硫化态钴钼催
化剂的变换活性依赖于载体、助剂和制备条件等因素。本文通过对钴钼变换催化剂的TPS表征研
究,初步探讨了Co—MO/MgAl20。催化剂的硫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1催化剂的制备
MgAl204、Co—Mo/A1203和co—Mo/MgAl204,其化学组成和变换活性数据见表1。
1.2催化剂的常压活性测试和TPS研究
使用常压色谱一微反装置,测定催化剂的本征变换活性121;使用改良的TPS装置对上述所制备
的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研究。
2结果和讨论
2.1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本征变换活性
使用常压色谱一微反和常规化学分析对催化剂的常压变换本征活性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其
应中,co是第一活性组分,Mo是第二活性组分,且活性组分co与Mo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2.2 TIPS表征研究
585℃),78。C峰归属于载体对H,s的物理脱附峰,其他3个峰归属于载体对H2s的化学脱附峰,脱
附峰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依次降低。H2s之所以能够在MgAl204载体表面上发生化学吸附与脱
附,是由于M甜1204表面上存在不同结构的表面羟基”J。
表1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常压本征变换活性
Table1 of
ca切lysts
Chemical∞Ⅲp删∞andactivity
C咖pcsition/%(m) Activity(CO)/%
Catalysis
CoO MoOj 285℃ 350cc 450℃
Co/MgAl204 35 1 66 676 1965
Mo/MgAl204 80 012 043 426
Co—Mo/MsAJ204 35 80 23l 1078 3175
241
且还改善了Co在载体中的配位状态,增加了活性组分co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118℃)、低温硫化区(118~288℃)、H2s生成区(288—
34012)和高温硫化区(340℃以后)。其低温脱附峰较小,
是由于Mo/M以b04在低温下发生了还原硫化反应,这
也证实rMo更容易还原硫化。与Mo/A1203的TPS谱
图12J相比,低温脱附区的峰温范围宽(32一118T.),峰强
度小且最大峰温前移,说明了M舶的作用不仅降低了
Mo物种的硫化还原温度而且使得其低温硫化还原速度更
为温和;低温吸附区和H2s生成区的峰温范围宽(分别
为118~288℃和288~340℃),峰强度小,同样说明了
分散在载体Mml204上的Mo物种的低温还原硫化速度温
和;而高温硫化区的峰面积相对较大,且在560℃时出
现了转折点,说明了Mo/MgA|204的中温硫化还原速度
较快。说明M如的加入,一方面提高了催化剂载体本身
的碱性,另一方面改善了活性组分Mo与载体的相互作
用,使得活性组分Mo在载体上的分散更为均匀,使得
催化剂的低温硫化较为温和,且中温硫化还原速度
较快。
Co—Mo/MgAh04的TPS谱图(见图Id)也是由4个部
图1
分组成——分别为低温脱附区、低温硫化区、H2s生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ZnO-%2cw--TiO-%2c2-%2fPMMA复合半导体有机薄膜耐紫外辐射与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pdf
- UMTS话务模型的探讨和研究.pdf
- DA-6合成工艺研究.pdf
- AL-%2c2-O-%2c3-纳米结构材料超声研究.pdf
- Pt纳米簇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研究.pdf
- Fe-Cu合金中铜析出行为研究.pdf
- INMAP和肿瘤细胞独立生存和主动移动能力的关系的研究.pdf
- MCM-41%2f希夫碱钴配合物的合成与其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制备环己烯酮的研究.pdf
- Cu%2fDASY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条件与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pdf
- 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流行病学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