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电影发展的代际划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 中国电影发展的代际划分 一、中国电影拓荒期――第一代导演 (一)中国电影史上的几个第一 1、1896年8月11日,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的电影第一次出现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 2、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是一部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片段。丰泰照相馆老板名叫任庆泰,字景丰,该片摄影师是刘仲伦。 3、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4、1922年,郑正秋、张石川创办“明星影片公司”,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真正起点,他俩是中国第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5、1931年,中国开始有声电影的试制,《歌女红牡丹》和《雨过天晴》是最早的有声片。 6、1934年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我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 7、1938年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是抗战时期的第一部故事片。 8、1949年由于敏、王滨编导的《桥》是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故事片。 (二)萌芽中的第一代导演 电影的发明在西方,在中国,电影是舶来品,起初被称为“西洋影戏” 。 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电影的重要起点。1922至1937年明星15年的历史中,创作了二百余部故事片。主要成员:郑正秋、张石川及后来加入的洪深、包天笑,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电影编、导人员;实践的是一种“通俗社会片”的模式。代表作有《掷果缘》1922年,又名《劳工之爱情》;1923《孤儿救祖记》;1924《玉梨魂》;1934《姊妹花》等。 二、中国电影成熟期――第二代导演 从1905至1931年,中国电影的拓荒期是漫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时期。1933年全面展开的“新兴电影运动”(又称“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电影进入民族化、艺术发展的真正起点,奠定了中国传统电影的格局。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延滞了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二战后的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在继承中跃进,进入了佳作迭出的经典时代,也是中国传统电影的成熟时期。 三十四年代的电影创作构成中国电影的第二代导演群体,代表人物有:蔡楚生、吴永刚、孙喻、袁牧之、史东山、郑君里、沈浮、费穆等。其中,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运动时期的重要创作有:“银幕诗人”孙喻的《故都春梦》、《小玩意》《大路》;吴永刚的《神女》;袁牧之的《都市风光》、《桃李劫》、《马路天使》;蔡楚生的《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 构成战后电影最突出、最鲜明的两种话语形式是:社会派电影与人文派电影,作为社会派与人文派代表的是四十年代后期民营公司中最重要的两家公司 “昆仑”和“文华”。 (一)社会派电影: 以昆仑公司出品的影片为代表的战后时期社会批判派电影,贯穿了“同祖国的前途紧密相连,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叩击着时代的脉搏,呼应着历史的脚步”的创作主旨。史东山、蔡楚生、阳翰笙、沈浮、郑君里是社会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共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等9部影片,这些影片的基调是反思历史、正视现实,初期的代表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期《万家灯火》;后期《乌鸦与麻雀》。社会派电影是一批在宽阔的时代背景下表现人物命运,具有厚重的历史写实感的影片。这些影片一方面深沉而又鲜明地传导出创作者们的忧患意识和人生使命感,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抗战岁月的追忆和对战后现实的批判性展示,构成了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面。 (二)人文派电影: 人文派电影侧重于从个体人生与心灵视角表现社会生活、体悟时代,在表现形式上,它注重电影的意境营造和电影世界的完整性。所以,人文派电影是一种在电影的题材、观念和电影语言上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东方电影”,它既不同于中国同时期的社会派电影,也不同于好莱坞情节剧,还不同于欧洲实验性的艺术电影,同时还相异于一般的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样式。 人文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费穆、黄佐临、桑弧、曹禺等文华群体,他们是一批具有浓郁知识分子气质的电影人,1945-1949年文华拍摄了12部影片:《不了情》(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太太万岁》(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艳阳天》(曹禺编导);《哀乐中年》(桑弧编导);及《小城之春》(李天济编剧、费穆导演)等。 三、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第三代导演 从1949至1966这十七年被电影史家称为“十七年电影”。十七年是新中国电影的初创阶段,中国电影在内容上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侧重于在银幕上塑造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新形象,表现新的时代面貌,传达新思想。在创作手法上,创立了一套充满政治激情的电影语言体系。 十七年电影有三大基地:北影、上影、长影; 三种背景的导演队伍:来自旧上海的老导演:蔡楚生、吴永刚、郑君里、沈浮、汤晓丹、桑弧等; 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新中国培养的青年导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擅长各种类型文档 找不到的文档可私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