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制作家乡美食,孝心回馈父母”亲情实践活动 —— 云南大理乳扇.doc

“制作家乡美食,孝心回馈父母”亲情实践活动 —— 云南大理乳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家乡美食,孝心回馈父母”亲情实践活动 ——云南大理乳扇(奶之结晶) 简介 乳扇是大理地区独特的地方美食,享誉中外、久负盛名,曾作为《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道美食。是一种呈扇形的高级乳制品,分乳白、乳黄两色。它含有较高的脂肪,营养价值高,醇香可口,是白族群众招待客人的上等菜,也是白族传统的名特食品。白族群众请客送礼,探亲访友,都是少不了它。 乳扇是白族精致的传统食品,以其风味独特而著称。产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因地处洱海源头而得名的洱源县,是闻名全国的乳牛基地之一,素以“乳牛之乡”著称,以前无论你走进哪个家庭,一阵阵奶香扑面而来,好象进入了牛奶的海洋。只见白族妇女,忙着挤奶,打酥油做乳饼,更多的是在做乳扇。不过随着时间流逝,此类手工艺者也在逐渐减少。但是此手艺已走遍云南,许多地方都会效仿。 乳扇用鲜牛奶手工制成,制作简单,但在别处又难做出来,成了白族人民的独特食品。乳扇在历史上称“乳线”,当地成饵线,其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南诏野史》中曾有“酥花乳线浮杯绿”的记载。明末崇祯年间乡人艾自修就将它列为本地特产,仍然称它为乳线。到清朝咸丰年间,才称为乳扇。乳扇的制作,在清朝咸丰年间的《邓川州志》有着详细的描述:“乳扇者,以牛奶杯许煎锅内,点以酸汁,削二圆箸轮卷之,布干竹架,成张页而干之,色细白如干。”至今,该地仍是沿用历史上的制作方法生产乳扇。 材料 鲜奶(当地用刚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鲜奶用原料,超市里的奶应该达不到要求)、 木瓜 制作 1.酸水的制备:利用鲜木瓜或干木瓜加水煮沸后,经一定时间(观看其粘稠度即可判断)取其酸液即为酸水。在没有木瓜的季节或北方地区,可用乌梅代替木瓜。制作时可按乌梅与水1∶3的比例煮沸半小时,然后取其清液即为酸水。 在锅内加入半勺由木瓜制成的酸水,加温至70℃左右,再以碗(约500毫升)盛鲜奶倒入锅内,牛乳在酸和热的作用下迅速凝固。此时迅速加以搅拌,使乳变为丝状凝块。 然后把凝块用竹筷夹出并用手揉成饼状,再将其两翼卷入筷子上,并将筷子的一端向外撑大,使凝块大致变为扇状,最后把它挂在固定的架子上晾干,即成乳扇。在晾挂中间必须用手松动一次,使干固后容易取下。按此法制造乳扇时,在每制一张乳扇后,需将锅内酸水倒出,重新放入新酸水。但使用过的酸水收集起来,经发酵后还可以备用。一般放入锅内的酸水与鲜乳的比例约为1∶2,每10千克鲜乳约可制1千克乳扇。 四.食用方法 1.生吃:?加点糖,味美,或者不加糖直接吃。因为乳扇制作中不能加糖,所以略显味淡,但也更有原味酸中奶香十足。 2.香酥油煎:用香油泡煎,撒少许食盐或白糖,吃起来脆香,别有风味.或沾炼乳,沾玫瑰酱吃,皆为美味。下锅油炸时,应把沸腾着油锅移到火外,待油稍冷却用文火再炸。炸时不要一下全部放进锅里,要用竹筷夹紧,一片片地炸。炸时要正反两面“涮”着炸,颜色由白变为金黄即可。这样才能油锅炸出黄金扇,乳扇飘香待嘉宾。 烤乳扇:此类吃法在大理古城街头随处可见,当地人会用本地方言或者蹩脚的普通话说着:“云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卖”。这也是游客津津乐道的吃法。 4.桃仁夹沙乳扇 这是白族风味菜。将乳扇回软,去掉扇耳,摊开。把桃仁用沸水烫后去细皮,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将洗沙、白糖、玫瑰糖、火腿末入碗拌匀。鸡蛋液加水淀粉成蛋糊,制成蛋松。乳扇铺在墩上,摊上洗沙馅。锅上火注入油,烧至三成熟,用筷夹住乳扇,边炸边滚至筒形,呈淡黄色。桃仁夹沙乳扇,酥脆香甜,奶香异常,富于营养?。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

文档评论(0)

guj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