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与生活浅谈张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狂草与生活浅谈张旭.pdf

狂草與生活─淺談張旭 狂草與生活 淺談張旭 美術科教師 陳景全 摘 要 本文主題要討論張旭,從張旭的生平背景,到其書道藝術,文中兼簡要談到藝術, 天份與質性。 在文中從張旭書法中實際的線質,來欣賞張旭,更可發現張旭書法之精采, 文中並引了顏真卿、懷素的書法作品做對照,企圖勾勒出張旭對後世的影響,讓 學習與創作能更合一順暢。 關鍵詞:狂草、張旭、書法 219 中正學報 第八期 一、前言 張旭的狂草,讓人讚嘆其出神入化而不可测,總是令人想學而又不得其門而 入,也猜不透他如何有這著多的悟境,可以運用在書法之上,且悟境多來自日常 生活、自然環境中之所見所聞,鮮有文獻說張旭從前人書法中悟得什麼,筆者試 著以歷史地理環境背景、相關文獻的記載、流傳書法作品的風格表現,用這些不 同的角度,以創作的立場來相互比對,以解析草聖內心中的狂草世界。 二、張旭其人 (一) 生平概要 1 張旭(西元 675~759 年) 字伯高,約生於唐高宗上元二年(西元 675 年),前一 年,高宗才剛下詔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上元二年,武后就鴆殺太子弘,當 時皇宮中,正在上演著武后干政爭權的殘酷戲碼,武后稱帝期間(西元 689~712 年,張旭 14~37 歲),武后因不喜歡功臣反對她稱帝,故被武后消滅殆盡;經生 士族也不是武后所喜好的,因為他們在學館中,多研習儒家經書,不能接受女性 當權,輕視武后門第不高。所以武后多以進士科,提拔新官吏,也就是透過科舉 制度,平民可以自由報名考試,而有平步青雲晉升上層的機會,而且進士科側重 詩文,這不是學館生徒所長,因此學校儒生多受打擊而消沉,不過這就是養成張 旭先有詩名的歷史背景。2 開元之治(西元 713~741 年,張旭 38~66 歲)唐玄宗在位,是唐朝繼貞觀之 治後的第二個盛世,也是那時開始詩名漸起,杜甫描述當時富裕的形況說: 憶席開源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 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織不相失。(見杜工 3 部詩卷十三,憶昔) 張旭開始作官,也應是開元之治(西元713~741年)這期間開始,正確的 4 起訖時間上無定論。 但富饒的社會條件,給了張旭揮灑的空間,也因為當時許 多人對狂草的愛好,才更有鼓勵的力量,讓張旭敢向更奔放狂草去發展,欣賞者 是藝術發展的最大推手,不管在哪一個朝代,即使在現在都是一樣的重要。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西元755年),安祿山舉兵范陽,張旭也已接近 生命的終點(西元759年),雖張旭的生卒尚未有更充分的資料去確定,但歷 經武后、玄宗開元之治,是可以確定的,而之後的年代,就是屬於顏真卿與懷素 1 張旭的生卒上有爭議大致有三種推測:(熊秉明 658~748 )(郭沫若.朱關田675~759 )(方磊 683~759 )參見方磊:<張旭生卒年代探析>,《西北美術》1996 年第四期,頁 36~38 。 2 參見王壽南:《隨唐史》台北:三民 1986 年, 12 月初版,頁 132~149 。 3 同註二,引自頁 163 。 4 參見阮堂明:<張旭卒年考辨>《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年 04 期。 220 狂草與生活─淺談張旭 要繼續去面對的,不關張旭的事了。 (二)詩 名 張旭生出自呉郡崑山,也就是今日江蘇崑山,開元初(713~)與賀知章、 包融、張若虛、時稱「呉中四子」。從張旭的詩(收錄於全唐詩中只有六首) 《清溪泛舟》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笑攬清溪月,清輝不厭多。 《山中留客》山光物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