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隧道防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VIP

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隧道防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 隧道防排水工程监理 实施细则 编制: 复核: 批准: 目 录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 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3 三、监理工作流程 3 四、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4 五 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 7 六 旁站具体部位及工序 7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工程慨况 (1)、碧鸡关隧道 新碧鸡关隧道(货线)及扩建既有碧鸡关隧道位于读书铺站至昆明西站之间,均为双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两座隧道并行修建,其中新碧鸡关隧道为货线、扩建既有碧鸡关隧道为客线,以下新碧鸡关隧道简称货线隧道,扩建既有碧鸡关隧道简称客线隧道。货线隧道位于客线隧道的右侧,货线隧道左线中线与客线隧道右线中线线间距在隧道进口端由15m渐变至100.0m,然后在出口端渐变至25m,其中进口端D2K1082+560~+850段线间距小于30m,其余地段均大于30m。在隧道施工时,先施作货线隧道,运营线维持现状,继续营运;然后货线通车营运后,再封闭运营线区间,将运营线隧道扩建成双线客线隧道。 新建客线碧鸡关隧道全长2345m,进口里程为D2K1082+560,出口里程为D2K1084+905。进口端约200m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出口端600m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在直线上。线路坡度为人字坡,进口端300m为4.0‰的上坡,洞身1700m为5.2‰的下坡及出口端345m为4.0‰的下坡。 扩建既有碧鸡关隧道,全长2267m,进口里程为D2K1082+593,出口里程为D2K1084+860。进口端57.55m位于半径为795.665的右偏曲线上,出口端305.25m位于半径为806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路坡度为人字坡,进口端207 m为4.0‰的上坡,洞身为4.0‰的下坡,出口端360m为4.0‰的下坡。 洞口采用挡墙式洞门,与运营线扩建洞门合修,并于洞门端墙背后设置2根预加固桩,桩截面2.75m*2m,桩长25.5m;出口采用挡墙式洞门,为确保洞口段开挖边仰坡稳定及洞顶公路边坡的稳定,于洞口段D1K1084+840~D1K1084+880段隧道中线两侧各12.5m范围内采用φ60旋喷桩进行加固。 全隧洞身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其中洞口浅埋及洞身断层破碎带均采用抗震设防衬砌。全隧均按喷锚构筑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及湿喷技术,对围岩及支护体系进行监控量测及分析;隧底先行施工,拱墙衬砌一次性立模灌筑。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设临时仰拱施工,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V级围岩地段设置全环I20型钢钢架和拱部超前φ42注浆小导管或φ60中管棚加强支护,其中进出口各设置一环长35mφ89大管棚超前支护;IV级围岩设置拱墙I18型钢钢架和拱部φ42小导管加强支护。 本隧道施工段位于滇池附近,属高原湖滨盆地及低山丘陵地貌,地面高程1850~2150m,自然横坡10~50°,铁路、公路发达,交通方便。 新建碧鸡关隧道需穿越3处断层,围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泥岩,砂岩,泥岩夹砂岩。自进口开始V级围岩945m,Ⅳ级围岩80m, V级围岩180m, Ⅳ级围岩300m, V级围岩80m,Ⅳ级围岩480m, V级围岩250m,其中Ⅳ级围岩860m,占隧道总长的38%,V级围岩1405m占隧道总长的62%。全隧围岩条件较差,进出口及洞身浅埋段构筑物、管线密布,且洞身D2K1084+160~260段100m下穿水塘,全隧预计最大涌水量为4796m3/d。 扩建既有碧鸡关隧道为一单线隧道,围岩岩性为玄武岩、泥岩,砂岩、泥岩夹砂岩,初步设计Ⅳ级围岩640m占隧道总长的27.3%,V级围岩1705m占隧道总长的72.7%,扩建过程中预计最大涌水量为4441m3/d。 既有碧鸡关隧道在1966年建成通车以前的施工中,地下裂隙水曾以1600~3800m3/d涌出,发生过塌方137次。现该隧道还有渗水、滴水及湿渍约94处,其中有1处呈股水流出(K1084+360.85)、9处滴水、其它为渗水及湿渍。右侧边墙病害有52处,左侧边墙病害有30处,拱顶及拱圈病害有12处。 新建碧鸡关隧道属高原亚热带季风温凉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不大,具有干湿明显,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14.7℃,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为7.8℃,极端最低气温-5.1℃,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1.7℃。年平气温20.2℃,年平均降雨量1094.1mm,年平均蒸发量1952.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3%,属于夏秋雨区,雨季集中在6~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为地下水补给的旺盛期,历年最大日降雨量256.7mm,(1957年9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