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次第一中学校教学设计首页.doc
榆次第一中学校 教学设计首页
所带班级 高0809、0810、0811、0813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戏曲,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 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本教材的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理解较难,故确定为难点。 教学方法 学生
分析 备 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与京剧表演有关的内容:如戏剧演员、脸谱、服装、舞台动作等,并配以京剧的音乐。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
2、“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戏曲理论家翁偶虹先生曾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能说出京剧脸谱代表的角色吗?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艺术特点吗
讲授新课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300多个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至今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演,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中国戏曲正是在对未来的热烈憧憬和对传统不绝的缅怀眷恋之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纠缠交织之间,发展和更新着新的戏曲文化。从而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中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古典的神韵,生动展示民族文化的风情,穿越斑斓舞台,纵横古今时空,领悟中国戏曲的神韵魅力吧。
大傩之舞----中国古老戏剧的源头之一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我国古代有一种驱鬼逐疫的风俗叫“傩”(nuó),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舞者要戴木刻假面, 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联合国定其为“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正准备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被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活化石”,傩戏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傩面具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傩文化,戴着神秘的面纱从远古走来,让现代人触摸到祖先的灵魂。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