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以景结情的作用 手法 1 要谈诗歌的以景结情,自然要从诗歌“结尾”和描写的“景物”两方面进行论述。??? 诗的结尾也叫收束、结句、落句、尾句。历来的诗论对于诗歌的结尾都非常注重:“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1);“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2);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3)。可见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至为重要,而诗意的完整、诗的韵味含蓄与否,则更取决于诗歌结尾的好坏。??? 那么好的结尾应是怎样呢???? 古代文论也有阐述:“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4);“当如撞钟,清音有余”(5);“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乃得”(6)。这都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强调诗词的结尾要有韵味,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2 以景结情,顾名思义就是诗歌用景物来收尾。具体说,它是诗歌作者在诗歌结尾用带有一定情调、色彩或音响的自然景物画面,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玩味不尽的一种表现手段。??? “诗缘情而绮靡”(9)。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总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表现作家一定的生活感受,并且总不离情、景二端。然而“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10),“一切景语皆情语”(11),这就是说,诗歌作为表现艺术,又多是以“情为主,景为宾”,诗中的景只不过是情借以外化的表现材料。即使象王国维所称举的“无我之境”:“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也还是有一个“我”存在的,只不过这个“我”已是作为自然的元素,以平静的心境观照万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2),因而物境不象“有我之境”那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已。 3 以景结情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不同,作用的侧重也不相同。大致有四种情况。??? 1, 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凡诗写事境宜近,写意境宜远。近则亲切不泛,远则想味不尽”(14)。这就是说,诗人要尽量利用眼前的景物,创造深远的意境。这样,读者就容易发生感情上的共鸣,觉得诗味无穷,即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15)。唐宋诗词结尾的景,大都是诗中主人公或诗人眼前的自然景物,诗人往往借助与所要表达的情绪相应的景物来渲染气氛,使读者受到感染,发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结句就是如此。“断鸿声远长天暮”这样带有黯淡、凄凉特征的景物,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羁旅思归之情。再如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江水动荡的画面烘托了起伏不定的离别情绪,真是“情融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16)。???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以烘托此类情绪。这种例子最多。如:???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正文《丹阳送韦参军》???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诗人为了加重气氛,还往往配上音响:??? 望君松杉夜,山月清猿吟。——常建《潭州留别》??? 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李白《别房太尉墓》???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王维《寒食汜上作》??? 声与景合,动人之情往往倍增。 4 宋词的题材,大都是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词人往往局限于表达个人的情感,所以宋词中这种用法也就比比皆是,诸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楼上栏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周邦彦《蝶恋花·早行》)等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描写音乐和怀古两类题材作品结尾的景。??? 描写音乐的诗歌尾句的景,除渲染气氛的作用外,如李白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琴》),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湘灵鼓瑟》),又是用视觉的形象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们是诗人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后,得到净化的心灵的投影。诗人出神入化,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大自然的景物时刻在变化,它和诗人的心情偶然凑泊就能构成一种意境,把握一刹那间的感觉,快速捕捉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17)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李白和钱起正是抓住了由陶醉的艺术世界回到现实中那一刹那的感觉,使我们“沿波讨源”,具体地感受那字里行间萦绕着的悠扬的音韵,得到音乐与诗的双重美感!??? 在怀古的作品中,结尾的景既用于渲染气氛,又暗含对比以抒发古今兴亡之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