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养护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杨登想 主编 第十三章.ppt

商品养护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杨登想 主编 第十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辅网 尚辅网 第十三章 仓库鼠害、虫害、蚁害的防治 第一节 仓库鼠害及其防治 一、仓库主要的鼠类 二、仓库鼠类的生活习性和危害 三、仓库鼠类的防治 一、仓库主要的鼠类 (一)褐家鼠(别名:大家鼠、沟鼠、挪威鼠) (二)小家鼠(别名:小耗子米鼠、小鼠) (三)黄胸鼠(别名:黄腹鼠、长尾鼠) (一)褐家鼠(别名:大家鼠、沟鼠、挪威鼠)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 1.形态特征 褐家鼠是鼠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家栖鼠。体粗壮结实,尾长达体长的三分之一还多,被毛稀疏,环状鳞清晰可见。头小吻短,耳短小而厚,向前遮盖不到眼部,后足较粗大。体重14.1~315.9g,体长70.0~220.0mm,口鼻钝圆,背毛多数为棕褐色至灰褐色,腹毛灰白色,尾毛短而稀疏,尾上面黑褐,下面灰白。后脚粗大,长33mm以上。乳头六对,即胸部两对,腹部一对,鼠蹊部三对。头骨粗大眶上嵴发达,与颞嵴相连向后伸延至鳞骨,左右两侧颞嵴近于平行。间顶骨宽度几乎与左右顶骨宽度相等,这是区别褐家鼠的明显特征之一。 2.生活习性 褐家鼠是家、野两栖鼠种,栖息地十分广泛,适应性强,仓库、厨房、沟渠、厕所、下水道以及农田、菜地等各种环境均可见到。善游泳、潜水和钻洞挖沟,机警;凶暴,遇敌情则前身立起,张牙舞爪,怪叫扑敌。褐家鼠洞穴构造比较复杂,凡是可以隐蔽的墙缝、空隙、杂物堆均可筑巢。一般洞有出口2~4个,洞道长50~120cm,深100~150cm。洞内有巢室与仓库,室内巢则多利用破布、烂棉絮、碎纸等营造。 褐家鼠为昼夜活动类型,在野外以晨昏活动最频繁,在室内多于午夜最活跃。褐家鼠视觉差,但味觉、听觉相当灵敏。季节性迁移现象明显,每年春暖由仓库、住宅迁居野外,约在10月份后迁回原处。终年生殖,年产6~10窝,每窝7~10只。褐家鼠生态寿命约两年。 3.分布 褐家鼠属于世界性鼠类,分布遍及全国。食性很杂,食谱很广,几乎所有的食物均可为食,连垃圾、粪便也吃,最喜食肉类与瓜果等含脂肪或含水分多的食品。日食量约为体重的5%~100%,对饥渴的耐力较小,取食频繁,对水的需要量大,故在水源附近密度较大。 (二)小家鼠(别名:小耗子米鼠、小鼠)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与危害 1.形态特征 小家鼠体型较小,体长60~100mm,体重7~20g,口鼻长而尖,耳大有毛,尾细长。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略短。乳头5对。毛色变化较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毛由灰白色至灰黄色,一般多呈现灰白色。 2.生活习性 小家鼠喜栖居在干燥、离食物近的隐蔽场所,如柜子、衣物、厨房。在仓库、房屋、商店、食堂以及火车、轮船、车站的行李间等处,住宅区附近的田野中均有分布。小家鼠活动不太机警,不善攀爬,对环境中出现的新事物无回避行为,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因此容易捕杀。小家鼠洞穴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在杂物堆、衣柜、抽屉、墙角、田埂、粮草垛、食品库等作窝。室内窝巢常以破布、烂棉、纸屑等柔软物质铺垫而成;室外窝巢常用多种作物的茎叶和细软的草本植物筑成。洞口1~2个,洞直径3~5cm,洞长60~100cm。小家鼠的个体常营独居生活,仅在交尾或哺乳期可见一洞数鼠现象。 小家鼠为昼夜活动类型,以夜间活动最频繁,以夜间活动较频繁,晚上8~9时为活动高峰。经常出没于食物与栖息之处,具有明显的季节迁移习性。春季开始播种时,小家鼠从居民住宅区外迁到野外农田进行危害,入冬前随作物成熟收割,粮食进仓,大部分迁回住宅、库房,少数在秸秆内过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移现象,一般春季从住宅、仓库等地迁往田野,入冬前又迁回原处。小家鼠繁殖能力强,终年生殖,年产6~8窝,每窝产4~6只最多可达16只。 3.分布与危害 小家鼠属于世界性鼠类,分布遍及全国。小家鼠食性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危害面粉、大米、糕点、饼干等。盗食粮食作物,最喜吃小颗粒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子。 小家鼠对建筑、家具、电器、衣物、纸币、档案、单据、书籍、文物等的危害都是经常性的。 (三)黄胸鼠(别名:黄腹鼠、长尾鼠) 1.形态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与危害 1.形态特征 体形中等,体长约140~180mm,体重约60~180g。与褐家鼠相比体较纤细。背毛黄褐色,腹毛棕黄色,尾毛上下部色相同。耳大且薄,向前遮盖上眼部。尾长大于体长。乳头五对,即胸部两对,鼠蹊部三对。黄胸鼠一年四季繁殖,每年可产3~4窝,每胎5~7只,最多可达16只。黄胸鼠生态寿命约一年。黄胸鼠善于攀登,多匿居于建筑物的上层及裂缝间。夜间活动。食性较广,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鼠类可以直接把病菌传给人,或通过体外寄生虫间接传给人,我国鼠传疾病主要有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源性斑疹伤寒、血吸虫病等,现在危害最大的为肾综合症出血热,鼠类对粮食的损害尤为严重,鼠类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是在电力方面,另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