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的景观」学术研讨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物館」學術研討會第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20)Biennial Conference of Museum Studies on “The Landscapes of Museum Exhibition” 國立臺灣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自2004年的九月起,臺灣的博物館社群開始定期聚會舉行「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近五百名參與者闢室切磋,累積豐碩成果。前三屆的議題「」,「」,「」,已 / 將出刊專書。今年第四屆以「」為。 ◎ 研討會緣起與目的 博物館 / 美術館的展示就在我們四週。去(2009)年年底以來,蔡國強的泡美術館在2010開年與三個來自日本東京、四川自貢市、澎湖的恐龍展共舞,Van Gogh的畫作燃燒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畫廊,土地銀行舊址變身臺灣博物館「自然史展示館」,故宮既迎接前朝雍正與遼人黃金旺族而「文藝紹興:南宋的藝術與文化」、「大英博物館:古希臘人體之美」等特展也蓄勢待發,想要轟動全世界的上海「世界博覽會」與臺北「花卉博覽會」在海峽兩岸並茂,88水災之後大學校園出現漂流木塑造的「綠野仙蹤」,「雙年展」潮流中國美館籌組「臺灣報到:2010臺灣美術雙年展」。例子不勝枚舉。博物館展示明顯的造成社會文化的衝擊,觀念、物件與展示技術驅動特殊的文化地景。博物館如何展示,又為何展示呢。 作為一種文化機制,博物館對外呈現其自我的方式是展示和教育的詮釋與溝通動員,而蒐藏與研究為確認其存在的實體。我們從展示與教育,探測博物館蒐藏與研究的深度與廣度。要追求獨特的博物館學的成就、要實踐文化關懷,蒐藏品及其所內涵的行為與社會性無疑是最重要的基礎不論是常設展或臨時性的特展,一個吸引人的博物館展示,往往是通過其特殊的收藏品來建構的。凝聚的、被凍結的、結構化的、去脈絡的博物館收藏品,被用來動態的世界。 博物館特展與常設展二者雖然性質有異卻又是互補的。博物館的常設展呈現其自我認同,標誌一座博物館基本的任務、方向、蒐藏研究興趣,由一群任務導向的館員細心的照護。常設展論述的是自然與人文知識中的一些定論、由穩定的組織與資源維持。相對於特展常設展示是長時間存在且靜態的,特展則探索知識中的可能面向、由暫時性的組織與資源來建構,是較為動態的。特展的原形是:某些人、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意識性的陳列某些物件。持續的推出吸引人的特展,是所有的博物館經營的重任;特展的性質趨向於社會中的儀式現象,具有多面向的功能。首先,許多特展持續的推銷館藏、藉以彌補鉅量館藏不見天日的缺憾,這是一座博物館的基本責任。以館藏物件為基礎的展示,源源不絕的一座博物館的豐富,這種傳統意義之下的特展,大致是以館方的立場出發的、是描述性的、也是灌輸的,展示內容具有權威性質。與此類似的,特展可以是新的學術、藝術創作的發表,通過特展挑戰過去的發現、發表藝術家的創造力,支持一個特定社會中的理性與想像存在的基本價值。 近代以來,特展被期待為一種動態的「論壇」,展示論述偏向「評論」、「批判」的文類,具有主動的迎向社會議題、關照不同主體的特徵,特展成為博物館參與社會文化實踐的一部份。這種特展形式強調詮釋的主體觀點、採取嶄新的展示手法,且使族群、前衛、實驗藝術的領域者增加提出新觀念的可能性。特展也常與文化產業相連接,其目的在於將某種商品推銷出去,特展因此捲入市場體系,展示公司、策展人、展示製作、展示設備、媒體經營者成為互相連結的系統。由於特展可以吸引大量參觀者,被視為一種生財的機制。一項獨特精采的特展也的確可以成為開拓收入的管道。但是,近幾年來,幾個國家博物館「超級大展(blockbuster)」的現身,卻預示了臺灣的博物館經營朝向之市場理性的途徑。促銷既由手段轉變為目的,大眾媒體對展示的操控便不可避免。一旦博物館的經營者陷入將展示以市場需求的假設來定位,其商品化終將危害其自身的生存環境。至少,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博物館的存在價值被邊緣化。 很顯然的,既可以為博物館的發展披荊斬棘,也有可能違反促成科學與文化發展的基本價值;既可以是著重主體詮釋的,也可能因壟斷與排他而稀釋文化民主的需求。當代的博物館必須衍生出一些新的關懷、開發新的展示途徑、以及時常保持如何讓觀眾真正的理解展示的警覺。展示研究與批判的標準從何而來呢?展示的實體出現於前,展示的研究與批判應該是何種文類(genres),具有何種知識論的背景?在前述背景之中,’être)」。 博物館展示研究呈現「形式論」與「實質論」兩種不同途徑。前者關心展示的構成條件,後者關懷展示與人和社會發展的關係,二者都因主體性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判斷。對博物館人而言,展示設計必須服從下列幾個條件:以獨特的物件為主體,設計令人樂於接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