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制中成文法和习惯法的整合研究
吴向红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在典制的实际运行中,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由典之风俗形成的民闻习惯法以及官府的成文法以一种
奇怪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并行不悖,却相互独立,又相互对抗,形成事实上的多元管辖权.分析表明:真正支撑典
制运行的,是由习俗廷伸的自然法,而非宫府制订的成文法.这一事实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民事法律系统的基本结
构有着重大意义.典制的核心规则和基本原则只表现在习惯法中,官府的成文法从来没有完整地表述过典制的核心,
相反,在多得税赋和定份止争的政治压力下,它屡屡破坏典制的基本逻辑,且从来没有考虑百姓的权利.官府法律
与民同生活的疏高,也反映了持续千年的信任危机,形成中国法制的深刻困境.
关键词:典制土地习惯法成文法多元管辖权
:兵之法律:成文法与习惯法的整合
对典之风俗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民间传统,各种证据使我们相信:这一传统
已然存在了一千多年,其源头可以一直上溯到南北朝。做为一种民间的制度,“典制已经不仅仅是一
般的风俗习惯,它已经包括了相当完整的法律要素,从而具备了习惯法的各样特征(尽管并不完备)。
值得注意的是:典制是自立的,也是自足的。它既不是由官府所建立的,也不是由官府所支撑的,
它的一切制度性的法律要素一规则、程序、文契、仲裁、甚至合法性(“管业来历”)一都是自足
的,无需借助官府的法律资源,甚至在官府使用行政强制的压力下,它也固执自守,换汤不换药。
有证据表明,在后来官府有关法律陆续制订齐备后,真正需要“打官司”的例子,也比常识性的预期
要少∞,考虑到典制的高度复杂性,这一点确实让人惊讶。当然,我们只要注意这一事实,就很容易
理解这一现象:即,典制的发生远早乇官府的第一批法令,因此它只能自立自足,否则无法生存。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中国古代的民事法律制度?究竟是谁提
供了细民百姓生存繁衍所必须的最最基本的生存空间(与土地的关系是其根基)?两千多年来,在
官府自始至终都蔑视百姓最基本的权利(例如财产权,地权是其核心),我们的文化中有没有可以称
之为“权利”或其替代物的东西?如果有,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和积累的?
显然,答案不仅仅是官府,但也未见得仅仅是民间。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官民二元论”
的法律形态:一方面,是具有习惯法特征的典制;另一方面,是经常表现为行政命令的官府成文法
系统。这两个系统以一种微妙的默契对抗着、协调着,但始终共存着,终于形成了具有一定和谐和
稳定性的整合形态,在某些领域,它们构成了事实上的多元管辖权。诚如郑学檬先生所言:中国的
国家土地法是古代民法中最发达、最严密的部分∞,但正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将看到:官民二元的整
合形态承载着法律制度的真实运行。整合后的形态是一个主动一从动的结构,其中的主轴,即承载
着最大压力或流量的部分,是民间的习惯法系统,而非官府的成文法系统。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
民间的习惯法才是中国古代民事法律系统的主体,而官府的成文法只是其补充。
揭示这一整合形态的形成将是非常有趣的,典之法律,即有关典卖田宅的官府成文法的形成,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典之法律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宋,《宋刑统·户律》专设“典卖指当论竞物业”门;表现出某种系统化
的趋势。宋人对典制的立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兴奋点,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宋人已经
完全放弃了均田的理想,“田制不立”,“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此时,“授田之制亡
作者简介:吴向红(197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教育部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中
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①黄宗智例举了1927年顺义县法院新收的民事案件,共101个,其中典卖、赎典2个,在39个土地纠纷中占5%,
相比之下,住宅案件11个,债务20个。顺义县的积案中,42件土地纠纷中典卖有7件。满铁调查中,顺义县寺北
柴村50%的村民典卖过土地。参见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事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第39、47页.
②郑学檬:‘唐宋制度变迁的视角之一:土地产权》,载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等编编《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
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文献通考》卷3《田赋考》,转引自魏天安:《从模糊到明晰——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有机化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pptx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 1a-1d(学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2024)八年级上册.docx VIP
- 医美抗衰美容干细胞抗衰产品项目知识课件.pptx VIP
- 合肥市残疾人证课件.ppt VIP
-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表.xlsx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课件解决方案》课件.ppt VIP
- 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欧科PT300变频器说明书.pdf
- 2025年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飞行器总体设计.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