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丛医学2008年9月第37卷第18期 2087
·经验交流·
呼吸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张建辉
(四川省绵阳中心医院检验科621000)
理用药。方法
果大肠埃希茵AmpC酶、ESBLs、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3%、22.3%、2.3oA,AmpC酶和ESBLs总检出率分别为3.
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大肠埃希茵对哥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茵株临床经验
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关键词:AmpC酶;ESBLs;大肠埃希茵;耐药
中图分类号:R446.5;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08)18—2087—02一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细菌耐药日趋严重,耐药的 2结 果
2.1 从280株大肠埃希菌中
产生已严重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并成为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 AmpC酶和ESBLs检出结果
尤其第3、第4代头孢菌素的I临床应用使得革兰阴性杆菌耐药
性更加突出,临床治疗更加困难。研究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
p内酰胺类抗生索耐药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p内酰胺 ESBLs总检出率分别为3.I%和26.6%。
2.2 一
酶(extended-spectrump-lactamases。ESBLs)以及由质粒和染280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结果,见表1。
色体介导的AmpCp_内酰胺酶引起。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感染 表1 280株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产
的常见病原菌,采用改良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法检测大肠埃希菌
AmpC酶和ESBLs,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揭示其主要耐药
机制和产酶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材辩与方法
’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实验菌株为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本
院临床微生物室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80株。质控菌株为大肠
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阴沟肠
杆菌(029),阴沟肠杆菌(029M)。
1.1.2试剂与药敏纸片增菌培养基为LB肉汤(美国BD公
司生产)iM-H琼脂(重庆庞通科贸有限公司产品);氯睦西林
(西南制药三厂,批号:020703),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
素、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
呋辛钠、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
嚷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
肟/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均为oXOID产品,经室内
质拉符合要求者方可应用。 .
1。2方法
1.2.1p-内酰胺酶的提取按文献[13进行,并略做改动。
1.2.2 采用改良三维实验法n],若
AmpC酶、ESBLs检测
观察到狭逢与抑菌圈交接处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视为三维实
验阳性。邻氯西林单独加入抑酶实验阳性即AmpC酶阳性,
克拉维酸单独加入抑酶实验阳性即ESBLs阳性,同时加入邻
氯西林和克拉维酸抑酶实验阳性即AmpC酶和阳性。用阴沟
肠杆菌(029M)作为持续高产AmpC酶阳性对照,阴沟肠杆菌
对17种监测抗生素(亚胺堵南除外)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
(029)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阴性对照,肺炎克
平。
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ESBLs阳性对照,阴沟肠杆菌
(029M)作为阴性对照。 3讨 论
1.2.3药敏实验采用K-B法,操作及判断标准采用NC-ArnpC酶于1988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在世界各地均有报
CLS200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