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容量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迅速扩大。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综合SFDA、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的统计和测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研发、生产企业厂家已超过1万家,企业数量增速超过13%。工业总产值超过人民币250亿元人民币。
截止到2004年11月底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市区,有26个地区的企业数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广东、江苏等省的增加企业数分别达到245和255个。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由2003年的9009家增加到10447家,净增加1438家,增长率达15.96%。2004年全国共注册境内一、二类医疗器械7088个,增加27%;三类医疗器械2137个,增长62%;港澳台医疗器械84个,增长110%;进口医疗器械2853个,增长51%。2001-2004年,我国共注册境内医疗器械产品29480个,其中一、二类23779个,三类5701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178个;注册进口医疗器械产品7595个。
当然,业界也应该看到,在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也有退出现象的存在。2003-2004年这两年间,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退出了382家。退出企业主要是第一、二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退出的比例较小。这说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生产门槛较低,大量企业存在的结果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进而降低了利润率,不得不使一些规模小、品牌不强、服务差的企业退出该行业。普通二类医疗器械,如无自己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靠模仿或简单拼装的企业,难以进入主流企业的行列。另外,国外同类型产品的大量涌入,也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强大冲击。三类产品及大型综合设备由于技术要求较高,集成复杂,小企业短时间内难以进入,因此竟争激烈度相对小一些,退出企业也相对较少。
综合五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2000年为450亿元人民币,2004年则达到760亿元人民币。新增企业、新注册产品数量以及规模的增长,显示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头。200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值60.60亿美元,其中进口32.83亿美元,出口27.77亿美元(数据源自海关),其中前三位情况下表1所示。进口数量较多国家还有荷兰、新加坡、英国、法国、瑞士、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韩国、瑞典等。出口国家数量和金额较多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新加坡、英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台湾、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爱尔兰等。
表1? 200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统计??? ???????????(单位:亿美元)
进口额 出口额 地区 进口额 比率 地区 出口额 比率 美国 9.04 27.54% 美国 7.16 25.78% 日本 6.82 20.78% 日本 4.82 17.36% 德国 5.89 17.96% 德国 1.49 5.37%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果。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截止于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只有近20%的医院拥有800mA以上的X光机,35%的医院拥有CT(含UFCT、ECT、PET),6%的医院拥有核磁,33%的医院拥有彩超。由此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比为1:1.9。而在我国,据资料显示为1:8前后,因此,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的市场理论依据。
各种分析资料认为,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较低,全国各类近三十万家(见表2)医疗卫生机构,其中有一定规模的医院18.39万家。现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同时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增多,需要新购置大量仪器和设备。又由于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大。这种市场需求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
表2 ?截止2004年底我国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 ???????? 卫生机构数量 ?????? 床位数(张) ? 2003 2004 2003 2004 总计 291323 296492 3164022 3268374 #医院 17764 18396 2269505 2364279 ?? #综合医院 12599 12902 1713438 1777760 ??? 中医医院 2518 2610 260213 274999 ??? 专科医院 2271 2494 267181 282928 疗养院 305 292 48285 5399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0101 13967 12105 18137 以下略 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