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便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草经便读 璧山 钰宝臣编 本草经便读序 医者治病,贵善用药,药之气味,具有五行,五行者,天地生成之数,阴阳消长之理,不明乎此, 而能用药以治病者,鲜矣,顾药之适于用者,固在气味,而当混沌初辟之时,其气之寒热温平凉,味 之甘苦酸辛咸,果河由而辨别不爽,自非开天明道之圣人,首出庶物乌能审气察,味,定为不易之经 哉,史称炎帝神农时,民有疾病,未知药石,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曰而遇七十二毒,神而化之,遂 作方书,以疗民疾,所谓方书,虽未指名,世所传神农本草经,意其遗也,厥后如伊圣汤液,仲景伤 寒金匮诸方,咸遵而用之,罔有或越,易所谓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者,其 此之谓欤,唐宋而后,扈言曰出,经旨反晦,医道之坏,实由于斯,浸淫至今,异学争鸣,各逞意见, 比之洪水猛兽,抑又甚焉,夫土子读书,必宗孔子,非是者即为离经叛道,业医而不宗本经,独非离 经叛道者乎,虽仲景后,宗本经者,间亦有人,然不无异同之见,惟,国朝徐灵胎,张隐庵,叶天士, 陈修园辈,注解本经,阐发精蕴,不啻启瞆振聋,厥功伟矣,而修园本草经读一书,尤多期望后学之 意,但经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读者每以难于记诵为恨,馀不揣固陋,取本经而编辑之,补短截长, 叶以韵语,名曰本经便读,极知僭妄,无所逃罪,然在初学之艰于记诵者,未必无小补也,至若明于 天地生成之数,阴阳消长之理,兼善其君臣佐使之宜,以适于用,而几十全者,则有望于学识兼优之 士,神明变化焉,鄙人谢不敏矣。 同治八年岁在己巳春正月上元后一曰黄钰自序于芸经堂 本草经便读凡例 一 药性始干神农所传,本草经阐阴阳之秘,泄天地之藏,诚千古所不易者也,自梁陶弘景而后,诸 家之说盛行,其与经旨相谬戾者,多矣,兹编一以本经为准,所谓群立淆乱,衷干圣也。 一 本经药味分上中下三品,兹编仍之,其前后次序不尽拘也。 一 本经药有三百六十五品,兹则照常用者录之,其有后人所不识,及识而不常用者,阙焉,至如大 戟,芫花,上遂,水蛭,虻虫,蛴螬,云母,鼠妇,蜣螂,白鱼等,虽非常用,而仲景伤寒金匮方中 用之,不妨编入,以见古人用药,悉遵本经之意。 一 药有经方而用之,及时方所常用,而本经所无者,因采别录诸本,附于后。 一 本经药品,经方尚用之不尽,而必附录别录,以下药味且录之多者,以时方所常用,不欲拂时好 也,其之气味,主治俱见本草纲目,然纲目杂收众说,反令人无所适从,兹编惟取最先者存之,余皆 从略。 一 本经有橘皮,无青皮,图经始分之,有枳实无枳壳,开宝始分之,后人既已分用,不妨附入,至 若羌活一名独活,是一物而二名也,然考今时所用,实是二种,因取唐甄权药附焉,惟天麻乃走箭之 根,气味甘平,地骨皮乃枸杞之根,主治亦同,不必分载 一 药之为用,在于气味,如芍药,本经苦平,别录酸寒,今人只知其为酸寒,不复知其为苦平矣, 是皆荒经之过也,若走芍之误,陈修园已辟之,兹不赘。 一 药之气味功能,兹编已悉具矣,读者于诵熟后,更取诸家注解而参阅之,自有得心之候。 一 时医不能用经方者,以经方所用之药,与时下本草气味功能不合故也,读此编后,取经方查对, 有一味不合否。 一 昔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业医而不宗本经,是不能取法乎上也,窃怪世之为医者,于诸家 杂说,深信不疑,而于本经则疑而弃之,不一寓目,岂后人之智能,反出开天明道之圣人上哉,何不 思之甚也。 一 是编原为初学而设,只取稍叶韵语,便于诵读,其中不无倒乱割裂之处,然引人入胜,实不得已 也,识者谅之。 一 读是编者,必须屏去一切杂说,专力于斯,自然深造有得,不然是先人之言为主,虽读犹弗读也。 药性总义 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凡药青 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凡药酸者能涩能收、 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此五味之用也。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气为阳,味为阴。气厚者 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厚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厚则泄,薄 则通。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凡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