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说课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孟》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4课《孔孟》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孔孟》。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部分: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4课——《孔孟》,作者是黄仁宇先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初步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孔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不仅继续培养学生研讨、评价论文的能力,并且初步学习分析文化现象与文学作品,同时也为学习下一单元理论性更强的文艺学论文做好铺垫。 这篇文章抓住孔孟的不同来分析,并从历史的角度去比较孔孟不同的根源,启发世人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考。课文结构清楚,对比鲜明,层次清晰。虽然阐述的观点并不深奥,但能够让我们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其论证的方法和探讨问题的思路也是值得借鉴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之对孔子、孟子及其著作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可将《孔孟》作为自读课文。 但是学生对哲学、文艺学论文等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接触还不多,所以,学生从欣赏文学作品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还是需要着力培养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结合高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启发学生要善于用“质疑思辨”的读书方法,提高质疑思辨的水平。 (2)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证方法和层层深入的论证逻辑,提高筛选信息、概括文意、揣摩语言等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全文理清思路、筛选中心句、概括文意等,能够把握全文的论点和论据,明确孔孟二者之间的差异。 (2)了解作者对孔孟之间差异的根源的理解,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学会用辩证、唯物、历史的观点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化与文化现象。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明确文中所论述的孔孟思想的具体特点及差异。 (2)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质疑思辨。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孟之间差异的根源。 五、说教学方法 鉴于该课文为自读篇目,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以自我品读法、启发研讨法为主,并以多媒体演示法辅助。 因为:1.通过本单元前几篇哲学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论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边阅读边思考,理清思路,抓住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比较孔孟二者的不同之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通过启发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来比较孔孟的不同,进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历史原因,领悟作者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 3.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重难点的领悟和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设计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1~2分钟) 由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提问导入,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是孔子和孟子,孔孟二人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导入之后,特别指出:一般人们常常是孔孟之道并举,孟子被认为是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二人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等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是如何理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引出板书课题) (二)背景材料展示(4~5分钟) (由多媒体展示以下背景材料,并由教师和学生读出来) 1.作者: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年,是历史学家,著有《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也是自由作家,曾以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长沙白茉莉》《汴京残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你的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1.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提示:所谓“紧张”,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这样的情绪。 2.“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