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议交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学后小结
张长永
(三河市中医医院065200)
摘要太阳病是表证之一,即指在表的阳证,是与在表的阴证(太阴病)相对存在的证。相当于
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太阳主一身之表,统调营卫,固护于外,为六经的藩篱,
外邪犯表,太阳首当其冲,卫阳奋力抗邪,正邪相争于表,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其调和,以致太阳
经证。其主症有:恶寒、头痛、头项强痛,脉浮。依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感邪的程度及
治疗的当否,决定了本证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个证型。太阳中风
是风邪伤卫,营卫失和,因其汗出而敏于恶风,故名日“中风”:太阳伤寒是风邪束表,卫阳被遏,
因其无汗、少恶风而重于恶寒,故名日“伤寒”。治疗中风证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为主:治疗伤寒
证以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为主。本证变症多端,症状复杂,又因痰饮、水湿、瘀血、精气、津液等影
响,以及相应不同的太阳病的合并症,故治疗纷繁,方证繁多。若太阳经证未罢,内传于膀胱、小肠,
则影响腑气,而发生太阳蓄水、太阳蓄血等腑证。只有掌握本病的根本,抓住疾病的性质,才能知常
达变,转危为安。
关键词太阳病表阳证中风营卫失调伤寒风寒束表桂枝汤麻黄汤
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指的是在表的阳证,即人体患病后,机体反应出的症状特点为病位在表、
其病情为阳热性一类的证(中风、伤寒),而不是经络脏腑概念。正如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指
出:“太阳指表而言,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不可遽易者也。夫人之常情,每信于
其所习见,而疑于其所未尝习见者,故仲景氏亦不得已而袭其旧名。实则非经络之谓也,借此配表里
脉证已,故论中无一及经络者”。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有:恶寒、头痛而兼项强,脉浮。这是因感受风
寒,营卫失调所致。有头痛、恶寒、脉浮症状的,属太阳经表证。分表实、表虚两种证型,表实者无
汗,脉浮紧;表虚者有汗,脉浮缓。
太阳病是表证之一,在表的阳证为太阳病,在表的阴证为太阴病,在《伤寒论》是与少阴病相对
存在的证。太阳病即表阳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包括经证和腑证,多有外感所
致。经证包括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腑证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太阳主一身之表,统调营卫,固护于外,为六经的藩篱。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气奋
起抗邪,正邪相争于表,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其调和,这就是太阳病经证的病机。太阳经证为外感
病的初期阶段,主要脉症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不同,病邪性质和感
邪程度有所差异,故太阳经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两个
163
证型。
太阳中风,属风邪伤卫,营卫失调,卫强营弱。因其汗出敏于恶风,而日“中风”,临床表现为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淡苔薄,脉浮弱等。因其具有汗出、脉浮缓等肌腠疏松,
营阴不足的特点,故又称表虚证。治疗方法以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与桂枝汤。
太阳伤寒,属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因其无汗、少恶风、重于恶寒,而日“伤寒”。
临床表现为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
紧等。因具有无汗、脉浮紧等邪束于表,营卫失于宣畅的特点,故又称为表实证。治疗方法以发汗解
表,宣肺平喘为主,方与麻黄汤。
此外,还有太阳温病,系感受温热病邪,津液内伤所致。症见发热而渴,不恶寒,头痛,舌红苔
薄,脉浮数等。治疗宜采用辛凉解表的方法。
因太阳经属膀胱与小肠,太阳经证未罢而内传膀胱、小肠,则影响腑气而发生蓄水、蓄血等症,
故蓄水、蓄血均属于太阳腑证。蓄水证,是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入膀胱,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
利,以致水气。失其通利,停积下焦所致。临床症见发热烦渴,汗出恶风,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或
心下痞,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或浮数。治宜通阳化气利水,方用五苓散为主;蓄
血证,是太阳随经邪热深入下焦,与瘀血相互搏结,瘀热阻于少腹部位的病证。主要症候有少腹急结
或硬满疼痛,其人善忘如狂,甚至发狂,小便自利,或大便黑润,舌质紫或有斑点,脉沉涩或沉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大学测控电路试卷.doc VIP
- 西 藏图考 清 黄沛翘(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pdf
- 商标使用许可备案提前终止协议书8篇.docx VIP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快递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材料概论-第二章课件.pptx VIP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FANUC)配套课件.ppt
- 第一单元 快乐的课堂 1~5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测试基础卷)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A3).pdf
- 2025广西公需答案01.pdf
- (高清版)DBJ50∕T-396-2021 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渗堵漏技术标准.pdf VIP
- Q TZW 22-2016_烧烤工具 企业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