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发展史及学科定位与.ppt
第二讲 比较文学发展史及学科定位与方法 一、比较文学发展史 诞生背景 诞生标志 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背景 第一,与欧洲的文化与文学传统密切相关 *古罗马时期,一些学者注意到罗马作家与希腊文学之间的传承关系和风格差异。 *中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的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人们开始产生整体观念。伏尔泰、莱辛、赫尔德尔、歌德等人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东方文明传人欧洲,突破视野的局限 歌德在1827年预言“世界文学时代即将来临” 第二,文学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世界性眼光也必然影响到文学,使比较文学的诞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三,文学之为文学,除了物质生产的推动外,还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现律 “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掀起的浪漫主义潮流,因其国际性特征的缘由,形成了即使在研究一国文学之际,也不能无视这同外国文学关系的风气。这样,便催发了比较文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萌生。”(日本,大冢幸男)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 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 (二)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 1、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出现 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 2、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 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世界比较文学》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又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三)发展 西方 中国 中国 在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兴起。突出标志是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1924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硕士学位的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第二个标志是一批研究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也相继出现。1931年,傅东华翻译了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这是中国第一本比较文学译著,1935年,吴康的《比较文学绪论》发表,这是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的论文。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 钱钟书《管锥编》、《七缀集》、《谈艺录》 季羡林《中印文学关系史论文集》 叶维廉《比较诗学》 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 二、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二字的误读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什么是可比性? 对比较的误读 巴黎第四大学比较文学中心主任彼埃尔.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个有缺陷的词,同时也是和“文学史”、“政治经济学”一样的必要的词。 望文生义的误读 比较的文学 对文学比较 案例: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与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相似性研究; 《雷雨》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比较研究 李贺与济慈研究 可比性 1、对象之间应具有同一关系;这里的“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较,确定其同一的关系; 2、应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 3、是相对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 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应该是始终明确、一致的。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辩证比较没有可比性,其外延不是同一关系。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与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相似性研究; 《雷雨》繁漪与《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比较研究 李贺与济慈研究 包法利夫人与繁漪比较 “比较”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比较”,作为人类思维的主要机制之一,一直就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比较既不是比较文学所专用,也不是比较文学才特有。 比较文学定义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题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主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的研究课题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P98) 定义中的三个关键元素: 1、四个跨越 2、以比较视域为本体 3、追寻体系化的汇通 四个跨越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 跨民族: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的研究 跨语言:跨越两种语言以上 跨文化:东方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基督教文学系统、佛教文化系统、儒家文化系统、道家文化系统等 跨学科:文学与艺术、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共同规律。 比较视域作为本体 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 比较文学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 比较视域 比较文学研究必须是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透视; 要有内在的汇通 《中西悲剧比较》、 《中西小说结构比较》、 《中西自然诗歌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