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访谈#9135;从物质经济、数位经济到意义经济#9135;数位内容產业中典范转移的再思与实践.pdfVIP

专题访谈#9135;从物质经济、数位经济到意义经济#9135;数位内容產业中典范转移的再思与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访谈amp;#9135;从物质经济、数位经济到意义经济amp;#9135;数位内容產业中典范转移的再思与实践.pdf

專題訪談⎯從物質經濟、數位經濟到意義經濟⎯數位內容產業中典範轉移的再思與實踐 從物質經濟、數位經濟到意義經濟 ── 數位內容產業中典範轉移的再思與實踐 受訪者:黃副執行長國俊 訪談者:趙總編輯雅麗 趙總編輯:您認為數位內容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計畫跟以往政府大力推動的一些產業有 沒有什麼不同?這個產業要成功,其關鍵跟核心是什麼? 黃副執行長:和過去產業相比,數位內容和文化創意這兩個產業有明顯的 uniqueness 及 significance 。台灣以前在發展經濟的時候,比較注重產業的部份,社會的部份相對較少 關心;從進口替代、出口擴張到基礎建設擴大內需到重工業發展,最後到高科技產業, 一路走來,除了基礎建設擴大內需之外,我們時常談的都是產業的產值,社會的價值面 向較少著墨。當然,現在台灣已經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無法迴避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而 發展,更沒有辦法「賴皮」,找任何藉口繼續以往頗受爭議的發展模式。作為一個負責 任的經濟模範生,我們必須自我要求能即時回應迅猛成形的全球化知識經濟體系的挑 戰,數位內容與文化創意產業便是這一個背景與思維下的國家發展策略中相當重要的一 環。這兩個產業,是台灣在同時面臨產業典範移轉,跟社會典範移轉過程中最重要的標 竿產業。 產業典範移轉是指台灣從以製造為基礎、有形的產業為主的經濟模式,怎麼樣轉移 到以知識為基礎、無形的產業並重的過程。電腦硬體與周邊、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等等, 這些都是有形的、看得見的東西,是一般所說的物質經濟;相對的,數位內容、文化創 意、軟體與資訊服務業以及生醫資訊等等則是無形的產業,也是所謂的數位經濟或意義 經濟。另外,它是台灣首次重視產業的社會價值意涵,也具體而微地體現了台灣的社會 典範移轉。台灣社會典範的移轉簡單地說,就是從工業社會轉型到資訊社會,從資本主 義社會轉型到彼得杜拉克教授所說的後資本主義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政府會特別重視它 們,尤其是把數位內容產業的位階提升至「兩兆雙星」裡面的一星作為策略發展產業來 155 人文社會學刊五十五週年校慶特刊 推動。 數位內容產業這一星裡包含了八個分項,就是數位遊戲、電腦動畫、數位學習、數 位影音應用、數位出版與典藏、行動運用、網路服務、內容軟體。這八個分項裏有些非 核心的部分,比如說行動運用、網路服務和內容軟體,嚴格來說可以放在軟體及資訊服 務業來推動,但是我們策略性地把它放在這裏,是希望凸顯它們對於產業轉型的重要 性,以及這些分項與數位內容核心產業的關連性,一起作為重點產業來推動。 我們看台灣過去幾個比較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都是政策帶動產業,供給趨動需 求,我想無形產業開始時也要這樣做。我們必須立即地、大力地、毫不猶豫地去做,否 則會時不我予。我們看到了全球的無形產值比有形產值大很多,成長率也快很多,這是 一個世界的趨勢。以資訊產業來說,估計到二○一○年,全球年產值大概是一兆七千億 美元,軟體(包含資訊服務)佔 65%,硬體只有佔 35%,軟體大概是硬體的一倍,這還 不包括數位內容及文化創意相關的產值,如果再加上去,那比例就更可觀了。相反地台 灣硬體的產值是軟體的十二倍以上,所以一來一往差了二十倍以上。這個現狀當然有其 歷史因素,也很難說當時的決策是對或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我們知道這樣的趨勢 必須要扭轉,我們不可能違背整個世界的產業發展潮流在走,過去台灣作為"世界工 廠"的階段也許可以,但是當台灣已經是一個先進國家的時候,必須要轉變成已開發國 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再用過去那種低成本、罔顧環境永續,政策優惠補貼的方式再 做下去。坦白說,就算我們要做也做不過其他的新興經濟體,如中國等。 所以我們要調整結構,也要調整心態,可是調整是很痛苦的,世界是 2:1,而我們 是 1:12,中間差了二十倍。產、官、學、民都必須要換腦袋,我們不能再繼續做 the victim of our own success;過去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都必須再論述,甚至被批判、被揚棄,如果 老把戲永遠行得通,那麼自然界就沒有進化這回事,今天統治世界的仍是恐龍,人的世 界也沒有進步這回事,今天統治世界的仍是地主。 我們的國民所得過去十年來一直在一萬四千美元左右徘徊,上不去,顯示我們的產 業及社會結構遇到了瓶頸,其他國家一直在進步,我們是不進則退,在全球競局中慢慢 地被邊緣化;老困局要用新典範來解決,就如熊彼得所說:毀滅性或者是顛覆性的創新。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台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