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修订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高建来 主编 罗杰 谭 翀 副主编 4第四章.ppt

审计学(修订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高建来 主编 罗杰 谭 翀 副主编 4第四章.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的程序后,审计人员如果确定信赖其内部控制,就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并据以对其控制风险作进一步评估。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审计人员就必须获取越多的证据以表明其内部控制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符合性测试之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测试的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存在偏差,应当及时修正对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并据以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终结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并检查其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如果实质性测试的结果表明,控制风险水平高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水平,可能意味着根据对控制风险初步评估结论而设计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不能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四、检查风险的评估 如前所述,审计风险三大要素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直接影响着检查风险的高低。审计人员应当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以作为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由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与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例如,针对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项目,除实施分析性复核外,还应对其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对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加以关注,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数据。这一步骤也包括收集行业数据,以便于比较。通常可使用电脑软件来执行计算、比较,以及从公司和行业数据库中抽取信息。 进行趋势分析普遍的做法是采用可续用的表格。该表设计合理,只要在表上加上一栏本期数据,即可进行比较,这样便省去了重写前期数据的麻烦。此表可归入永久性工作底稿档案中。 4、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 对计算和比较的结果加以分析,可使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是否有异常或意外的波动。由于重大差异和意外波动有可能是错报风险增加的信号,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重大的差异或波动进行调查。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和根据重要性原则来确定差异的重要性,以决定是否对异常或意外的波动进行调查。 5、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 对于重大的非预期差异,审计人员必须进行调查。此步骤包括重新考虑估计期望值时所使用的方法和因素,并询问管理当局。有时候,某些新信息的出现可能会支持修订原期望值,从而使差异变得并不重大。在根据管理当局的回答采取这一行动时,通常应有其他证据事项对管理当局的回答加以佐证。 6、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不能合理解释的重大差异通常被视为错 报风险增加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通常会计划更详细的测试。通过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指出高风险领域之所在,可使审计更具有效率和效果。 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阶段,之所以必须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目的是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而使审计更具有效率和效果。但是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信赖程度,应作谨慎判断。审计人员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分析项目的重要性。如果分析项目很重要,审计人员就不能只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来形成结论。 (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相同的审计目标执行其他审计程序所得结论的一致性。这些程序执行的结果既可能证实也可能否认应用分析性复核所提出的问题。 (3)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依赖分析程序。 (4)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如果这两种风险高,审计划人员则不应过多依赖分析性复核,而应更为依赖详细测试,以控制审计风险总水平。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块策。”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第二,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而不应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审计人员自己的角度出发。 第三,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第四,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重要性的运用 (一)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