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知识(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 城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 郝广利 煤矿地质学概述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而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 、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用途、煤的储量;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煤矿地质和生产的关系 地质工作是煤炭开发的起点,并贯穿在煤炭勘探、煤矿建设、煤矿生产全过程。 地质资料是矿井设计的主要依据。 地质资料是指导煤矿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根据。 地质资料是与煤矿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武器。 煤矿地质工作是加强储量管理、煤炭资源合理开采、防止煤炭资源丢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的和内容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煤矿地质的基础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认清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因素,并知道有何影响,以便采取正确措施。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煤的形成。 2、煤层赋存状况。 3、煤层顶底板 4、地质构造 一 煤的形成 (一) 成煤的原始物质 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变化形成的。主要证据:1、在煤层及顶底板岩层有大量植物化石;2、用显微镜观察煤的薄片,可以看到煤中的木质细胞组织。 低等植物(菌类、藻类)形成腐泥煤类。 高等植物(木本植物)形成煤(也称腐植煤)。 (二)煤的形成条件 1、植物条件:植物大量繁殖是形成煤的基本条件。 2、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形成形成煤的重要条件。 3、自然地理条件:适于大面积沼泽的自然地理环境。 4、地壳运动条件:(1)对自然地理环境起控制作用;(2)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3)形成多煤层沉积。 在地壳发展的历程中,只有某个地区同时具备以上四个条件,彼此间又相互配合的较好持续时间较长,就能形成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的煤田。 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有古生代的石炭纪、二迭纪,中生代的三迭纪、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 (三) 煤的形成过程 植物死亡后,遗体堆积在低洼积水的沼泽中,经过复杂的腐泥化作用或泥炭化作用,形成了腐泥或泥炭。它们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被埋在地下深部,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腐泥转变成腐泥煤;泥炭转变成腐植煤。根据成煤作用时间、影响因素及结果的不同,成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泥炭化或腐泥化阶段(喜氧细菌和厌氧细菌作用) 2、煤化阶段(温度和压力作用) (1)成岩阶段 (2)变质阶段 (四) 煤系、煤田、煤层 1、 煤系——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且连续沉积的一套含煤岩系。 2、煤田——大致在同一地质时代形成的、成因上有一定联系、分布面积广大、具有一定规律的含煤地带。 3、煤层——指顶底板岩石之间所夹的一套煤及其矸石层。煤层是煤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煤层层数、厚度极其变化是评价煤田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认清煤层的赋存状态、顶底板岩石构成和地质构造情况对煤矿安全生产是极为重要的。 二 煤层的赋存状态 (一)煤层的形态 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赋存的空间几何形态。按其成层的连续程度及可采面积与不可采面积之比例,分为三类: 1、层状煤层:呈连续层状,曾位稳定,厚度变化小、且有一定规律。 2、似层状煤层:层位比较稳定,有一定的连续性,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一定规律性。包括藕节状、窜珠状、瓜藤状等。 3、非层状煤层:层位极不稳定,连续性很差,分叉尖灭现象普遍,煤层厚度变化常常局部可采无规律可循。常见的有鸡窝状、扁豆状、透镜状。 (二)煤层结构 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是否含有岩石夹层(又称夹矸)。煤层结构有两种: 1、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不含有稳定夹矸层。 2、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含有稳定夹矸层。 (三)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指煤层顶底板岩石之间的垂直距离,也称真厚度。 1、煤层厚度示意图: 2、煤层厚度分类: 根据煤层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