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docVIP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doc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 熊明艳 李 蓓 吴 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6) 摘 要: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各大学都对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本文通过对七所中美著名综合性大学设置的通识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尝试为中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识教育;知识领域;模式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t Seven American and Chinese Research Universities XIONG Ming-yan, LI Bei, WU M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With a greater emphasis 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reformed their curricula and teaching plan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programs at seven well-known American and Chinese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find useful experience for China’s reform i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Key word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scope of knowledge; mode 9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它标志着我国通识教育的萌芽已经出现。但是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通识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或者教育思想,它与作为教育内容的通识教育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素质教育渗透在通识教育之中,通识教育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当前中国大学对于这两者的区别还认识得不够。 国内目前讨论最多、借鉴最多的是美国的大学,但在借鉴过程中缺乏通识教育理念的建立,并由于简单的模仿造成了通识教育形式化、通识课程拼盘化的结果。为此,本文将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美七所著名大学(中国: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美国:麻省理工、哈佛、耶鲁、杜克。),在通识教育的目标设置、结构组成及其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反映更深层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制度和执行等的差异,并从中寻求具体的可借鉴之处。 一、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 1.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比较 进行通识教育改革,首先要确定通识教育的目标。然而三所中国大学在其本科培养方案中都没有明确提到通识教育的目标,只是把通识教育作为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模式的途径;而四所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对其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明确而详细的描述。例如,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多种领域和多种主要的探索方法,让学生获知不同的分析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并了解其价值所在。 显然美国大学对通识教育目标的认识是深刻的,他们的通识教育的功能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也会相应重新思考其目标是否与时俱进。而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则显得太过强调实用价值与功利目的,作用也显得单薄。 从目标的比较上来看,中国大学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大学。然而,从下面的表1来看,七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时所占比重相当,总课时比例大部分在40%-50%之间。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一样,将通识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与专业教育已经并驾齐驱。 表1 七所大学通识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 学校 清华文 清华理 北大理 北大文 中国科大 麻省理工 哈佛 耶鲁 杜克 通识课时小计 928 1328 736 784 1642 938 612 336 588 占总课时比例(%) 26.5 40.2 32.9 35.0 49.7 38.5 50.0 30.3 41.2 注:这里通识教育还包括体育、语言和写作要求,不包括毕业论文学分。 可见,中国大学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来自于中国大学在认同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对通识教育本质和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这个矛盾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结构设置不灵活、课程拼盘化的后果。 2.通识教育的知识结构比较 七所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