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中国种猪信息.docVIP

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中国种猪信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反刍兽疫病毒F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邱文英,李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分析。F基因在麻疹病毒属中是高度保守,可以根据F基因序列的遗传性将PPRV分为4个系。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F基因;进化树;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e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OIE将该病定为必须上报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牛瘟病毒类似,故也称为伪牛瘟(pseudorinderpest),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毒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1]。 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成员,该病毒与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等有相似的理化及免疫学特性。小反刍兽疫于1942年在科特迪瓦首次发生。我国周边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等国家先后暴发了大规模PPR疫情,2007年7月我国西藏发生不明山羊疫情,最后确诊为PPR[2]。 小反刍兽疫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30~390nm.但也有报道称其直径在150~700nm之间。而Bourdin和LaurentVautier则认为PPRV多为500nm。病毒颗粒的外层有8.5~14.5 nm厚的囊膜。囊膜上有8~15nin长的纤突。病毒的纤突中只有血凝素(H)蛋白,而没有神经氨酸酶(N);病毒的核衣壳总长度约为1000nm,呈螺旋对称.螺旋直径约为18nm,螺距在5~6nm,核衣壳缠绕成团[3]。 PPRV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RNA链从3′至5′依次是N-P-M-F-H-L 6个基因, 相应的这6个基因编码6种结构蛋白依次为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膜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蛋白(H)和大蛋白(L),另外,P基因还编码两种非结构蛋白C和V[4]。 PPRV的F基因长2321bp,其ORF编码54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9.3KDa。F蛋白是组成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纤突,是决定病毒感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F基因包含4个ATG密码子,当F基因以第1个ATG密码子和第4个ATG密码子能作为启动子来翻译F mRNA时,将分别产生长度为556个和546个氨基酸的蛋白。尽管第1个和第4个ATG密码子在相同的阅读框中,但第4个ATG密码子(ATCATGA) 比第1个更适合[5]。 F基因在在麻疹病毒属中高度保守,把PPRV F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麻疹病毒属的其他成员相比,同源性在66. 7% ~75.5%。F蛋白有两个保守区,第1个区是在蛋白的N末端,是一个19个aa的序列,可能是多肽信号序列,对蛋白质穿过粗面内质网并发生易位是必要的,也可能是被肽酶劈开并释放成熟蛋白的位点。第2个区是在F蛋白的C末端,为32个aa序列长(485~517aa) ,并且包括了疏水的锚定膜区( 485~502 aa)。 对PPRV Nigeria 75/1毒株的F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PSORT在线软件对F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图1:F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 结果表明,F蛋白主要是定位在细胞的质膜上,这与F蛋白是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纤突是一致的。 使用TMHMM在线软件对Nigeria75/1毒株的F蛋白进行跨膜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图2:F蛋白跨膜结构预测结果 在F蛋白的C端有一长为32个aa(485~517)的结构域,该结构域易发生变异,在该域中包含有一疏水膜锚定序列,跨膜预测结果与此相符[3]。 F基因的5端序列具有病毒特异性,可以根据F基因序列的遗传性而将PPRV毒株分为不同的系。Pronab Dhar等于2002年对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PPRV毒株,分别设计两套不同的引物对F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一套引物为:F1-5’ATCACAGTGTTAAAGCCTGTA- GAGG,F2-5’GAGACTGAGTTTGTGACCTACAAGC,扩增片段为372bp;另一套引物为:F1b-5’AGTACAAA- AGATTGCTGATCACAGT,F2b-5’GGGTCTCGAAGGCTAGGCCCGA- ATA,扩增片段为450bp。使用PHYLIP、DNADIST和FITCH软件构建PPRV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如图1。结果表明从遗传演化上可以分为4个系,Ⅰ系主要流行于西非地区,Ⅱ系主要流行于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北部非洲,III系主要流行于东非地区,Ⅳ系主要流行于中东和西亚地区[6]。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