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后期诗歌的漂泊意识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后期诗歌的漂泊意识研究   摘要:漂泊意识是杜甫后期诗歌一条重要的情感主线。本文将从诗人的漂泊行踪、漂泊意识的语词表达、对漂泊苦难的直接面对以及强烈的现实生存关怀等方面进行论述,由此反映诗人浓烈的漂泊意识和真实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杜甫;后期诗歌;漂泊意识   杜甫历经盛唐、中唐两个时代,尝遍了战乱之苦和漂泊之痛。他的一生分别经历了早年漫游时期、长安十年求仕时期、安史之乱中的颠沛辗转时期以及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本文所指的“后期”,大体就是漂泊西南时期。   一、杜甫晚年行踪概论   唐肃宗乾元二年冬,诗人杜甫开始了暮年“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流浪生活。上元元年春,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筑了草堂,暂时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宝应元年七月,吐蕃入侵,攻陷长安,杜甫不得不逃到梓州一带,直到叛乱平息才重回草堂。广德二年春,杜甫的好友严武重返成都,任剑南节度使,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他难以忍受年轻同僚的嘲笑与排斥,数月后辞官重回草堂。永泰元年四月,严武突然病逝,杜甫的生活失去了依靠,于五月率家人乘舟东下,离开了成都。九月,杜甫一家抵达云安,因病在这里滞留了半年后又迁往夔州。由于诗人屡遭变故,四处辗转,漂泊意识与日俱增,写下了大量优秀诗篇。《蜀相》、《江亭》、《登高》、《登楼》、《八阵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抒怀》等都是该时期的作品。大历三年正月,诗人由于不堪贫病折磨,只得又离开夔州。在江陵住了半年后又移居公安数月,于年底到达岳阳,《岁晏行》这首沉痛的诗歌就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诗人更是于岳阳、衡州、耒阳之间疲惫地转徙漂泊。大历五年年冬,贫病交加的诗人伏在湘江之上的一叶扁舟中,写下了生平的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因此,从杜甫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诗人晚年颠沛流离的人生苦旅。战乱频繁,知交凋零,归途茫茫,贫病无依,白首无成。历经人世沧桑的老诗人,呈现给我们的,是乱世中一颗漂泊着的孤独而又痛苦的灵魂。   二、漂泊意识的语词表达   杜甫诗歌尤其是后期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特定的语词,这些语词在意义上往往与“漂泊”相联系,读者能从这些语词上体会到诗人的漂泊无依、孤苦无助。由于它们反复出现在诗人笔下,弥漫于诗人的漂泊生涯,因而通过这些特定的语词,诗人实际上传达了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漂泊意识。   (一)“漂泊”   “漂泊”这个词在诗人杜甫笔下频繁出现,例如“漂泊到如今”、“漂泊犹杯酒”、“漂泊损红颜”、“此身漂泊苦西东”、“暮年漂泊恨”、“漂泊南庭老”等等。“漂泊”一词道尽了诗人长期漂泊生涯的悲辛,诉说了自己流落饥寒、终身不用的悲哀以及身不由己的惶惑与无奈。   (二)“飘”   “飘飘”:如“飘飘适东周,来往若崩波”、“飘飘愧老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何异飘飘托此身”、“飘飘愧此生”等。诗人在感叹自己漂泊身世的同时,也隐隐传达了对亲人、对家国未尽职责的愧怍与无奈。“飘零”:如“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漂零已是沧浪客”、“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飘零任转蓬”等,流露出诗人客居他乡、归期渺茫、知交凋零的苦痛。“飘荡”:诗人用“飘荡”一词,述尽了他漂浮动荡生活的悲凄,如“漂荡随高风”、“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等。   总之,带“飘”字的这些语词折射出了诗人飘忽不定的去向和不由自主的哀伤。因为它们时时出现、随处可见,足以证明诗人的漂泊意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种深刻的苦痛早已随着诗人的行迹,深深地烙印在诗人的生命和灵魂中。   (三)“自”   “自”字在其后期诗歌中的频繁出现足以证明诗人自我体验之深。而由于诗人后期都是在漂泊流离中度过的,因而“自”的反复出现,更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意识。   “穷荒益自卑,漂泊欲谁诉”,对于流落到穷荒之境的诗人来说,无人可依、无人可诉的感觉无不加深了他的漂泊感和凄楚感。不管是处境还是精神,自己与外界都是完全隔绝的,只能独自神伤。“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更是道出了人世之苍凉、漂泊之孤苦。“挂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送友人归而自己却不得归,抱病、思归的痛楚与此形成的矛盾如拉锯般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诗人心头,只能在异乡孤独地自怜、自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老来无用的悲哀充斥着诗人的内心,他不仅“苦”,而且只能“自苦”,因为“人事音书漫寂寥”。“自苦”一词传达出诗人沉痛悲凉的人生况味。   (四)“客”   “客”字义与“主”相对,道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浪子身份。在他笔下,反映羁旅客愁的诗句比比皆是,例如“岁暮远为客”、“花近高楼伤客心”、“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等等。叶落而不能归根,只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