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六次周考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第六次周考试题.doc

高二历史第六次周考试题 命题人:阎哲锋 审题人 胡晓红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4日18.20----19.20 一 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敖贱,诈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庸者,天下之 定理”。在“二程”眼中,“中庸”是: A.不偏不倚 B.过犹不及 C.坚守正进 D.永不言弃 5.“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工商皆本 D.减轻人民负担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7.右边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作者: A.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B.对南宋偏安江南的愤懑之情 C.对国家统一的开阔心态 D.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图 8.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洛神赋图》局部 图二《天王送子图》 图三《窦娥冤》 图四 京剧《杨门女将》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D.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 9.《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10.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反对宗教信仰 C.信仰自由 D.因信称义 11.“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12.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①法国大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工业革命 ④戊戌变法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13.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啧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 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之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 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己成为社会风气 C.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15.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