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脑验光仪、眼镜的光学测量、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 电脑验光仪 客观验光法 工作原理与视网膜检影相同 获得屈光参数 球镜:+、- 柱镜:+、- 散光轴向:0~180 角膜最大子午线:方向、曲率半径、屈光度 角膜最小子午线:方向、曲率半径、屈光度 瞳距:远用瞳距 屈光度表达方式 正圆柱透镜方式: +1.00DS+2.00DC×35° 负圆柱透镜方式 +3.00DS-2.00DC×125° 优点 快捷、方便、准确 技术要求低 无需被检查者主观配合 可以作为主觉验光的起点 缺点 存在系统误差 定期校验 受被检查者合作的影响:头位、瞬目等 不能直接处方,仍需规范主觉验光 眼镜的光学测量 焦度:球镜、柱镜、轴向 表面曲率(前、后) 棱镜效应 瞳距和偏心度 双焦、三焦和多焦点 顶点距离 一、焦度 后顶点焦度 前顶点焦度 手动中和:用已知焦度的试验透镜抵销未知焦度的被测透镜的方法来确定待测焦度。 正透镜:逆向运动 负透镜:同向运动 球柱面透镜:断离现象 中和:不运动 缺点:只能测前顶点焦度 镜度计:可以测定前、后顶点焦度 横线为球镜焦度 竖线为柱镜焦度 二、表面曲率 分为前、后表面曲率 凹凸面镜:适应眼球形态 较小的像差 基本弧面 树脂 加工后表面 玻璃 加工前、后表面 柱镜一般做在后表面 测量表面曲率 镜片弧面表 测量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根据折射率换算成焦度 复曲面镜片要分别测量最大、最小子午线的焦度 三、棱镜效应 三角形截面 改变入射光线方向,不改变光线之间相互关系 光线向棱镜的底偏移 成象向棱镜的顶偏移 透镜看成由无数个棱镜组成 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移;通过透镜中心以外部分的光线发生偏移 偏移程度取决于 a镜片焦度 b与透镜中心 的距离 Prentice公式 △=CF △:透镜上某点棱镜度(△) C:距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cm) F:透镜焦度(Diopter) 含义:光线从距离光学中心1cm处通过1D的透镜时可以产生1△偏移。 凸透镜:光线向心性偏移,物象离心性偏移 凹透镜:光线离心性偏移,物象向心性偏移 棱镜效应的结果 视疲劳:破坏双眼单视 眼位偏斜:破坏肌力平衡 矫正隐斜:相反的训练棱镜(底朝不健全肌肉方向)加强肌力 相同的矫正棱镜缓解症状(解剖性偏斜) 四、瞳距和偏心度 理论上为双眼视轴间的距离,实际测量双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远用瞳距 近用瞳距 测量方法 瞳距仪 角膜映光点 角膜缘 透镜光学中心之间距离应当与患者瞳距相对应,否则产生偏心。偏心度越大,棱镜效应越明显。 五、双焦、三焦和多焦点 双焦眼镜:近用 远用 三焦眼镜:近用 远用 中间距离 渐进多焦点:连续距离 舒适 克服跳像 六、顶点距离 镜片后表面顶点到角膜表面的距离 一般10~15mm 影响镜片放大率 凸透镜远离角膜,像放大并前移;靠近角膜,像缩小并后移。 凹透镜远离角膜,像缩小并后移;靠近角膜,像放大并前移。 例 眼镜处方为-8.00D,离角膜13mm,则眼顶点屈光度-7.25D; 眼镜处方为+8.00D,离角膜13mm,则眼顶点屈光度+8.93D; 眼镜处方为-4.00D,离角膜13mm,则眼顶点屈光度-3.80D; 眼镜处方为+4.00D,离角膜13mm,则眼顶点屈光度+4.22D; 临床上验配隐形眼镜时,±4D以内可以忽略顶点距离效应, ±4D以上必须进行有效屈光度的换算。 角膜曲率计 1856年 Helmholtz发明 角膜双映象原理 Haag-Streit角膜曲率计 使用方法 BaushLo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