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12汶川地震震害分析 引言: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8.0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N31.0,E103.4),震源深度为14 km。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开始,向东北经小鱼洞、汉旺、北川、南坝、青川,绵延320 km。地震波及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受灾面积40万km2,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8.9万人,伤37万余人,经济损失近万亿。发生在四川龙门山区的M8.0地震造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严重灾害。本文除展示典型震害外,将从地震灾害机理角度,对本次地震的震害进行剖析,分析该次严重地震灾害的成因及特点。该文主要涉及普通的建筑结构破坏类型、桥梁的破坏类型和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类型。 关键词:汶川 地震 破坏 成因 建筑物 桥梁 路基路面 经验教训 一、建筑物破坏类型 汶川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虽然强烈,但仍表现出了破坏的不均匀性,可以说,即使是破坏非常强烈的地区也有较完好的建筑存在。调查表明, 建筑物破坏的不均匀性有如下现象和可能成因。 1、地震与滑坡耦合造成的强烈破坏 事例:北川县城是最典型的事例, 县城在地震中遭受了毁灭性破坏, 但破坏也有不均匀性, 其中破坏严重的范围之一是西城王家岩滑坡周围, 滑坡摧毁了半个县城;另一处是禹龙北街东南边2000m一带的房屋被崩落滚石砸毁并成片倒塌。 成因探讨:滑坡和崩塌的破坏作用一种是直接砸毁或掩埋房屋, 当房屋密集时倒塌的房屋可能砸毁邻近的房屋, 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另一种是崩塌和滑坡体落在地上产生次级地震, 这种次级地震对局部地方来说是很强烈的, 而且次级地震的震动往往与主震的震动不协调。地震时, 均匀摇动中的房屋并不一定会倒塌, 但如果遇到不协调的冲击则很容易倒塌。 2、地基不均匀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破坏 在前面已经有所论述, 如变形带及两侧不同程度的破坏。下面再列举一些事实进一步说明。 事例:北川县城紧靠禹龙北街东南边有一条宽浅的冲沟通向湔江,两边楼房向沟内及下游方向倾倒,第一层楼发生强烈挠屈,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冲沟部位是土体最松软的地带,也是土体结构变化最快的地方。县城内有多幢房屋在地震中整体下陷。但是就在禹龙北街与前面提到的西城滑坡之间,有一所少年活动中心,楼房保存比较完好,特别是其中有一栋柱状塔楼,共6层,底边万方数据宽约6m,高约20m,由灰砖砌成,无粉刷,据老乡说,只是在余震中有局部掉块或裂缝。在少年活动中心的街道对面靠江边,有地震时正在修建尚未粉刷的6层楼房,砖混结构,在地震中仅部分垮塌,大部分尚存。 3、斜坡带临空一侧建筑物破坏程度高 事例1:彭州市白鹿中学最“ 牛” 教学楼西北边坡坎上的小宿舍楼靠坎一边破坏严重,呈梯形垮塌。另在白鹿中学东北边见到临空一侧的房屋成套倒塌,但靠里的房屋保存完好。 事例2:在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大桥西南头东南边斜坡上也见到类似的房屋破坏型式, 一栋红砖砌镶嵌白瓷砖的两层楼房在地震中临空一侧面对河流的前墙倒塌严重,后墙保存较完好。 成因探讨:以上说明,斜坡带临空一侧岩土的不均匀性,抗震动性能差,导致上部建筑物倒塌。 二、桥梁破坏类型 地震中桥梁破坏是最严重的, 国外最典型的事例是1995年日本兵库县南部神户地震, 重大的损伤和倒塌发生在大板海湾内或邻近的高架桥上。汶川地震造成 6140座桥梁受损。桥梁是交通的纽带,特别在抗震救灾中是制约灾民生死存亡的结点。以前从桥梁自身结构研究桥梁破坏型式较多,其实桥梁的破坏型式还应该结合地震过程和地质条件来分析。 形式1:桥梁垮塌。漩口镇与映秀镇之间的白花大桥是沿边坡修建的公路桥,在地震中完全垮塌。映秀镇映秀大桥东北头东南边沿岷江左岸修建的沿江公路桥也在地震中全部倒塌。沿途见到许多跨河桥梁垮塌后仅残留桥头或桥墩。 形式2:桥断中央。最典型的是都江堰市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内的都江堰 -汶川高速公路跨线桥,在地震中,大桥中央部分断裂、垮塌。大量的新闻报道画面和文献也显示, 许多桥梁在中央段发生断裂垮塌, 如北川县石蓑衣大桥和夏禹大桥等。 形式3:桥梁垮塌一半。桥梁垮塌一半是河流两岸地震波不一致引起的另一种桥梁破坏型式,如北川大桥靠城的东南半段桥面在地震中发生整体向下游方向的梭移和梭移不均匀导致局部桥面受挤而垮塌,而西北半段保存较完好。类似的桥梁半段破坏情况还出现在北川县陈家坝大桥和彭州市白鹿镇连接白鹿中学与镇街的白鹿河上的中法桥。陈家坝大桥呈NE向斜跨河流,河流向 SSW,靠南东东岸的半段在地震中垮塌。中法桥是解放前由法国人鱼霞松设计的双孔桥,呈 NW向横跨白鹿河,在地震中东南半段垮塌而西北半段保存完好。 成因探讨:桥梁垮塌有多方面的原因, 如前面论述的河谷在地震中收缩,桥梁便会受到挤压发生破坏, 特别是桥头破坏;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桥梁多为简单支架结构,桥体绝大部分悬空, 地震时的上下震动加重力作

文档评论(0)

jllkk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