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河工物料的采办及其社会影响
摘要:为确保黄河、运河的有效治理,清政府严格规定了物料的采办期限和采办方式,上述规定凸显了国家政权在公共工程中的主导地位,表明了治水活动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原因,河工办料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史为鉴,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河工;物料;采办
河工是对治理江河等水利工程的总称,本文特指黄河、运河治理工程。历史上的黄运河工,工程规模大,需用物料多,能否及时足量地提供治河材料,是河工成败的关键。明潘季驯指出,“河防全在岁修,岁修全在物料”①。清初靳辅称,“水土之工,料物最急”②。乾隆年间礼部主事朱藻视物料为“河工第一要务”③。河督高晋强调“河工以修防为要,修防以物料为先”④。物料在河工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关于物料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然纵观以往研究成果,多从河工技术的角度,或侧重物料类型的分析,或侧重物料用途的探讨⑤,至于物料的采办时限、采办方式以及对区域社会的影响等问题则关注不多。本文故不揣浅陋,试就清代河工物料的采办及其社会影响作如下分析。
一、河工物料的采办时限
“物料非难,采办为难。”⑥河工办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多于秋冬季节进行,“每年于霜降后,按其工程之险易,量其丈尺之多寡,陆续酌发银两,分头采办,于来春二月中旬各料办齐”⑦。办料之前,每年十月区分工程大修、小修、添修等情况,确定所用物料数目,于各险工之下设料厂堆贮⑧,以备修防之用。据徐端《安澜纪要》载:“头关秸柴总于七月内发办,限十、十一月内完办,年内、次年正月内全完;二关秸柴总于九、十月内发办,限十一月、次年正月内完办,次年正月内、三月内全完。”
为什么规定秋冬季节办料呢?其一,秋冬季节芦苇、秫秸、杂草等已成熟干枯,便于采买、运输和贮存,利于工程质量,而不成熟的物料潮湿易腐烂,只可用作临时抢修工程。以芦苇为例,“苇有大苇、三剪、单剪之别。大苇干粗,质坚耐久,三剪、单剪则细弱不堪用,采取宜于秋季。青苇尚未成熟,枝干嫩而易腐,非临时济急,切忌用之”⑨。又如秫秸,“十月以前,料物未干,称收折算,弊窦易生……俱定限九月发银,十一、十二两月运送办足,令百姓务将干料解交”⑩。其二,秋冬季节料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雍正二年(1724),河南十里店等处黄河漫口,尽管需料甚多,但因“秋收丰稔,秫秸谷草在在皆有,每百觔时价不过一钱”(11)。雍正、乾隆年间河督白钟山指出:“豫、东两省岁、抢工程需用料物,定例每年八月发办,十月办足……盖缘河工办料,系有一定价值,而民间料物多寡贵贱,随时低昂无定。当新料登场之时,料多价平,易于购买,是以定于八月内发帑办料。”(12)道光年间河员孙玉庭、黎世序亦指出:“缘秋末冬初,民间收获既毕,急于出售,购买较易。若迟至冬底春初,即有贩户预购居奇,价值昂贵。”(13)其三,秋冬季节办料,还基于开工时间的考虑。黄运两河岁修多春季兴工,“每岁十月间,必当踏勘明白两河要害……每岁十月办料,正月兴工”(14),这样既不误兴工之用,又能减少堆放、翻晒、管理之累。
河工物料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类型或产自不同地区的物料在采办时限方面亦有差别。就不同类型的物料而言,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物料发办及交工时间不一:五月发办之料称“盐河上游”,七八月发办之料称“头关”,九十月发办之料称“二关”。交工有限十月完半、岁内全完者,有限十一月完半、次年正月全完者,更有限正月完半、三月全完者。后据河督高晋的建议,规定苇柴四五月间发办,秫秸七八月间发办,其交工均限十二月底。(15)此后河工所用苇柴、秫秸多在四五七八月间发办。(16)
就不同地区而言,江南省规定每年“四五月间发办苇柴,七八月间发办秫秸,均以年底为初限,次年正月底为展限,全数到齐”(17)。河南省则规定一切需用物料须年前预备,以不误缓急之用。(18)雍正八年以前,江南省多临时办料,后据嵇曾筠的建议,“照豫省之例,每年于九十月内,即预为约计各厅需用之料……限以本年十一月内运一半,次年正月内务令全运到工”。雍正十年,鉴于南河汛险工多,每年所需物料帑金是豫、东两省的数倍,嵇曾筠建议借鉴河南做法,霜降后即将次年应用工料预为储备。(19)后进一步提前至年内,乾隆九年八月,江南河督白钟山建议“每年七月酌定银数,分给各县印官承办,定限十月完半,年内全完。”(20)《两河奏疏》载河南、山东两省办料情况:“豫省黄河十三厅额办岁料,以五千垛为率。东省黄河二厅额办岁料六百垛,历系每年白露前后奏拨银两,八月内新料登场发厅领办……统限年内一律全数到工。”(21)
为确保及时办料,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乾隆二十八年,河督高晋建议十二月底全数交齐,如超过期限,“即将承办之该厅州县降三级调用之例,严行参处,该管道府罚俸一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