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丹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pdf

农技服务 。2009。26(11):53 责任编辑 冯卫 责任校对 李岩 丹参根结线虫病 的发生与防治 周绪朋 ,康书平 (1.陕西省山阳县漫川镇农技站,陕西山阳726400;2.陕西省山阳县王庄乡农技站) 摘要 通过对丹参根结线虫病症状的观察以及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的调查分析,建议采用农业防治为.主,配合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的综 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良好。 关键词 丹参;根结线虫;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43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9)ll一053—01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是商洛的地道中药材, 壤过湿其不能侵染和繁殖。 山阳县也有大面积栽培。近年来 ,丹参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3.2.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丹参根结线虫的发病有一定 一 般减产 10%~20%,重者达30%以上,药农损失巨大。为此, 影响。沙壤土发病重,重壤土发病轻。因为丹参根结线虫好 笔者进行了丹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试验与实践。 气 ,沙壤土质地松散 ,通气好,适宜线虫活动 ,繁殖能力强,发 1 病原 病重 ;而重壤土质地紧密 ,通气性差 ,不利线虫活动和繁殖 , 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雌雄异形 ,幼虫呈细长蠕虫状 ,雄 因此发病轻。 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 (1.0一1.5)mm×(0.03~ 3.2.4 种植年限。连作有利于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且连 0.04)mm。雌成虫梨形 ,多埋藏于寄主组织内,大小 (0.44~ 作年限越长 ,发病越重。 1.59)lnlTl×(0.26—0.81)mm,每头雌线虫可产卵 300~800 4 综合防治 粒,卵产于分泌的胶质卵囊内。 4.1 农业防治 2 危害症状 4.1.1 建立无病留苗基地,培育无病苗。选择3年以上未 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部的侧根或须根上,染病后产生大小 种过丹参的地块作为丹参留种基地,繁殖无病种子。用无病 不等的瘤状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 种子在无病 田育苗,施用无病肥料,浇无病水,确保源头上无 色线虫。根结之上一般可长出细弱的新根 ,致寄主再度染 线虫病。 病,形成根结。地上部表现症状 因发病的轻重程度不 同而 4.1.2 轮作倒茬。选择与禾本科作物 (玉米、小麦等)实行3 异,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发育不良,植株短小、黄化 、萎 — 5年轮作倒茬。调查显示,轮作 2年 的地块发病率为 蔫,发病严重时全株死亡。 13%,轮作3年的为4.9%,轮作4年的为0.9%,轮作5年的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为0.1%,因此 ,轮作倒茬是理想的农业防治措施。 3.1 传播途径 该虫主要分布在5~30cm土层内,以 10~ 4.1.3 粪肥处理。不用病残体、病 田的土壤垫圈和积肥,施 25cm土层分布最多,常以卵或 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 用的粪肥必须经过高温发酵腐熟 ,保证粪肥不带线虫。 壤中越冬,病土 、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在土壤 中 4.1.4 及时清除病残体。在栽培过程中及时清除病残体, 一 般可存活 1~3年 ,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 由埋藏在寄主根 包括病苗 、病根、杂草等,集中烧毁 ,农具要清洗消毒。 内的雌虫产生单细胞的卵,卵产下后经几个小时形成 1龄幼 4.1.5 深翻土壤 ,减少病源。通过深翻土壤,把线虫多的表 虫,蜕皮后孵出2龄幼虫,离开卵块的2龄幼虫在土壤 中移 层翻到深层 ,减少病源,有效减轻线虫危害。 动寻找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锥 内,其分泌物刺 4.2 物理防治 采用土壤高温杀灭田块线虫,即夏季深翻,灌 激导管细胞膨胀,使根形成巨型细胞虫瘿 (即根结)。在生长 大水后再盖地膜密封,阳光照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