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概论 第二节 环境科学 第三节 环境问题 第四节 环境保护运动 第一节 环境概论 一、环境及其组成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三、环境分类 四、环境的基本特性 一、环境及其组成 1、环境概念 “环”是环绕的意思,“境”是指空间的内容。英语中的环境(environment)是由“environ”(环绕)加名词后缀“ment”(表示行为的结果或方式)构成。 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例如:森林环境、大熊猫环境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人类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以“废水、废气、废物”等局域性工业污染造成的公害病为代表,人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而对自然本身的破坏关注较少。 环境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 20世纪七十年代。大规模发生的沙漠化、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灭绝等现象唤起了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退化问题的注意,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不仅表现为容纳废弃物污染的有限性,同时也表现为其承受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有限性。 环境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舆论对国家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心,超过了对局部环境污染问题的关心。人们已更为清楚地意识到,整个自然系统承受人类破坏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本身有意和无意的行为已有使地球环境趋向恶性发展以至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可能,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已不再是局域性问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严重到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地球的稳定性和支持能力问题。人既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同时又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看,解决现今的环境问题需从人类自身寻找原因,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要结合起来考虑。 2、环境组成 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组成。 ⑴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前就存在。 自然环境包括物质、能量、自然现象; 物质 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 能量 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 自然现象 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的稳定性(地质构造情况、地震、火山活动、海啸)、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 2、环境组成 ⑴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亦可以看作是由地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组成: ①地球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它的结构如下: ● ) ) ) ) 内核 外核 地幔 地壳 大气圈 ②外围空间环境 即与其它天体的关系。如流星撞击地球形成陨石。 2、环境组成 ⑵ 社会环境(人工环境) 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 总之,不同的国家都有具体的环境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此处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基本物质组分。可分为: ⑴ 自然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土壤等。 ⑵ 社会环境要素: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等。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总体。例: 水 水体 水圈 大气 大气层 大气圈 生物 生物群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