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西地区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doc
定西地区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我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因地制宜的优良树种至关重要。沙棘做为生态适应广,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树种,在我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引起广泛观注,其资源更应得到大力开发利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沙棘;开发利用
定西地区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有80%以上的面积为沟壑切割的岭梁山地和高寒山地,沟壑密度多在1.5~2.5km/km2之间,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全年总降水量的65~69%集中在6~9月,常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强度大,致使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脆弱。
如何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增强全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则是摆在全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作为与工程措施并重的生物措施,如何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则是值得全区水保工作者深思的一个迫切问题。
沙棘为颓子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名醋柳、酸刺,根系发达,生态适应幅度广。
一、沙棘对我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
沙棘的生态适应幅度较广,既可在侵蚀强烈的干旱阴坡上生长,也可在土壤含水量达40.6%的山地草旬土上生长;既能在-40℃的高寒山区存活,也能在pH值9.1和含盐量1.1%的盐碱土上存活。
据中科院西北水保所通过连续9年的研究证明,在年均降水量372mm时,沙棘年均蒸腾耗水262mm,有效耗水达72.4%,生长发育正常;在沙棘林地0~100cm的土层中,土壤水的支出与补给基本上是平衡的。说明沙棘在大于372mm降水条件下,能够稳定的生长发育。
我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大。北部属丘陵沟壑区,间有山地、河谷盆地与阶地。南部地貌多为土石山地,属高原形态,河谷宽浅,海拔高,气候寒冷。年均降雨量425~596mm,大于372mm,适应沙棘生长。
二、沙棘的抗盐性
盐城工学院海洋工程系通过对沙棘、银杏、黄杨抗盐性比较的实验证明,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沙棘等3种植物的电解质渗出率和海水浇灌对3种植物的株高、叶面积和根长等观测指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看,抗盐能力呈现为沙棘银杏黄杨。当土壤中的Na+和Cl-浓度随浇灌液盐浓度升高时,3植物根系中的Na+和Cl-含量均随之逐渐升高。沙棘根系、茎叶和整株的Na+、Cl-含量之比都呈现随盐浓度升高而增高的趋势,沙棘对Na+的相通对吸收量多于Cl-,并将因介质盐浓度升高而吸收的Na+中的大部分转移到茎叶中。当环境盐度水平不高时,盐促进了沙棘光合色素含量的升高,但当盐度浓度较高时,盐使沙棘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但光合色素下降的幅度远不及生物量的下降幅度大。
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支毛沟分布众多,其汇入干流出口处在多年水流冲积以及河水侵蚀下形成大量的盐碱滩地因含盐量高,无适宜种植的作物而未被开发利用。我区为治理水土流失,进行的大规模坝系建设,在库区及坝尾因多年泥沙淤积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地,在这些地方种植沙棘,既可做到适地适树,尽快恢复植被,又可通过沙棘柔性拦截,降低乃至控制水流对泥沙的侵蚀,达到生态、水保效益双丰收,又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故沙棘作为强抗盐树种,在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当引起广泛观注。
三、沙棘的水土保持效益
据中科院水利水保所研究测定,5~7年沙棘林冠层可截留降水8.5%~49.0%,从而降低雨滴动能,有效减少因雨滴击溅而引起的林内土壤侵蚀。
通常沙棘5~7年可郁闭成林,林地形成2~3cm厚枯枝落叶层,可有效保护地面,防止水流冲刷,水土流失基本停止。
沙棘还具有发达的根系和从根部萌蘖的能力,根系的水平伸展可达4~10m,主要分布在20~40cm的土层内,从而形成强大的根网,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
据山西省水保所人工降雨试验证明,沙棘林郁闭度在0.7以上,林下有枯落叶层时,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沙棘林比对照减少土壤侵蚀80%以上。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内蒙古伊古昭盟西召沟小流域进行沙棘柔性坝试验证明,在侵蚀沟布设沙棘柔性坝,能够控制流域产沙量的86%。
四、沙棘的生态效益
沙棘的生命力顽强,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生长快的特点,人工种植沙棘2~3年后开始萌蘖串根,平均每年可向周围扩展1~3m,可产生10多株幼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快速恢复植被的有效树种。
沙棘枯落物和死根的分解,以及其根瘤菌从空气中固氮的功能,使它具有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作用。据测定,6年生沙棘林地的土壤含有机质2.15%,含氮素0.118%,比对照河滩地分别高1.15倍和0.9倍。乔木树种与沙棘混交能促进自身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杨与沙棘混交,比小叶杨纯林生长快1—2倍,且树干挺直。此外,沙棘对改良盐碱地有重要作用。
沙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文档评论(0)